沛县: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在沛县县委第二巡察组的办公室里,一面写着“巡察利剑护民生”的锦旗格外醒目。送锦旗的是魏庙村群众代表,锦旗的背后,是巡察组帮助解决群众“吃水难”的故事。
曾经的魏庙村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条东西主路坑洼不平,遇到雨雪天气,大伙出行生活很不方便。村民多年来一直靠手压井做饭洗衣,水质也到了临界点,吃水安全成了多年难以解决的最大民生问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县委第二巡察组对魏庙村开展巡察时,一些村民将这个问题向入户走访的巡察干部提了出来。
接到问题反映后,县委巡察组迅速到实地查看,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把群众吃水、出行难问题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作了汇报,将问题及时反馈给魏庙镇党委,同时抄送县政府分管领导。在整改问题责任清单上,县政府分管领导、镇党委书记“双签字”,认领了任务。自此,帮助魏庙村老百姓改水、修路成为了县委整改汇报“双点评”、整改进展“双调度”、整改质效“双督导”的必谈内容。
“快来俺家看看,自来水通了好多天了,洗衣做饭可方便了”“先来俺家门口瞅瞅吧,水泥路连上了镇大街,下雨天出门不愁了”……巡后督查时,魏庙村几位热情的村民争相邀请巡察干部到自己家中看看。仅半年时间,魏庙村1.8万村民就吃上了放心水,走上平坦路,质朴的村民第一时间给县委巡察组送上了锦旗。
“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巡察,哪怕只是推动解决了百姓关切的一两个问题,也会直接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赢得民心和口碑”“在巡察工作中,我们需要带着‘辣味’下去,更需要带着‘情怀’归来”,座谈会上,巡察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畅谈巡察 “心”感受。
近年来,沛县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巡察整改,不断擦亮“民生巡察”品牌。大力推行“345工作法”,紧盯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和农村党员3类重点对象,聚焦惠农补贴政策落实、涉农资金违规、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拆迁安置违规等4类问题,做到贫困户必访、扶贫项目必看、扶贫资金必查、农村党员必谈、发现问题必报,锁定群众关切,精准发现问题。创建“审计先行、巡审同行、纪委随行”巡察工作模式,推进巡察提速增效,县监委据此开启了留置第一案。紧盯问题整改、民生短板、线索查办、制度漏洞,除“痛点”、破“难点”、畅“堵点”,确保巡察反馈问题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
截至目前,县委已对90家部门单位和349个村(社区)党组织进行巡察,116件长期困扰群众的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环境污染等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
“巡察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推动问题整改,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沛县纪委常委、巡察办主任朱茂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