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娄晓立
在徐州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庄兆林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坚决守好江苏“北大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邳州市运河街道党工委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关键,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党建创新引领城市更新,推动“五治融合”落地落细。
推行“网格化”党建打通基层治理堵点卡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利益诉求和不稳定因素交织叠加,城市基层治理之所以存在一些堵点、卡点,症结在于党的组织覆盖不到位、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建工作引领不到位。对此,我们积极推行“网格化”党建,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一方面整合执法、环保、城管、社区等部门成立综治中心,以“大数据”等科技化信息化平台为抓手,将各部门涉及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事务统一纳入网格,化解了“九龙治水”困境,发挥出“1+1>2”效应;另一方面,合理设置小区党支部,让党组织链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在街道423个居民小区组建500余名网格员队伍,推动“红色网格”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推行“红物业”服务解决基层治理短板难题。针对基层治理中涉及面最广、群众需求最强烈、问题短板最集中的领域,我们按照“5分钟服务圈”标准,推动“红色物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多方联动机制,街道社区自办或聘请物业服务公司兜底管理小区423个,逐步形成“党员身份亮起来,协商机制建起来,红色平台搭起来”的红色物业服务联盟管理模式,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用高质量“红色物业”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同时,在街道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扶持社会公益类、生活服务类等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服务。银河湾小区正是依靠“红物业”冲锋在前、担当作为,抓紧抓实疫情防控,使一个原本“老大难”小区一跃成为全市“红物业”示范点。
推行“议事堂”协商提升基层治理精度准度。城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果仅靠党委政府唱“独角戏”、说“单口相声”,就无法解决众多烫手棘手问题。为此,我们精准聚焦民思民盼,在一些人口比较集中的小区设立“议事堂”,由党组织组织居民代表、街道社区干部、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让驻区单位和相关社会力量为“社区难题”建言献策,汇聚居民智慧,做到“社区难题”有人解、解得开,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协商解决小区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事项200多件。其中文明巷因道路狭窄,附近居民出行不便,很有怨言,“议事堂”主动作为,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契机,拆掉了这段“堵心墙”,让文明巷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明之巷,成了邳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
推行“双报到”机制实现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牢固树立全面统筹、开放融合的理念,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机制,充分整合辖区内单位、社会组织、党员群众和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由“等着难题找上门”变为“主动下沉解难题”。全面开展机关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活动,通过入户走访、拉呱说事等方式,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汇民智。疫情防控期间,依托“双报到”机制成立20支党员抗疫先锋队,共同筑起党组织领导下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社区防线。同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基层治理提供支持,利用“党群e家”等平台,为居民群众提供“指尖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邳州市运河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