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 丰富课后服务
◎徐报融媒记者 尹思源
见习记者 张雷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泉山区教育局党委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工作要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贴学生、家长需求,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统筹推进课后服务,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1+X”课程体系 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形式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折小纸花,大家把纸平铺开,先对折成一个三角形……”9月1日下午4点半,泉山区星光小学二(5)班正在进行折纸兴趣课,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点点摸索尝试着学习折纸,“老师,我折好了。”这时,一名学生手拿着折好的纸花高高地举起,开心的笑容挂在脸上。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围绕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泉山区教育局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提供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此外,区教育局还积极探索“1+X”课后服务综合课程模式,“1”是指第一课时期间,进行学生自主作业和教师辅导答疑,“X”是指第二课时期间,根据志愿情况不同,针对性开办兴趣课程、课外活动或社团公益活动,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泉山区26所学校以“1+X”的课程体系为蓝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出特色化、菜单式服务项目,目前,全区各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一校一案”。
“探寻食物生长过程中小麦苗的秘密。”“弘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推出我是美食分享家。”开学第一天,星光小学课后服务课程一一呈现。“我们致力于将品德提升工程和延时课程有机融合,让学生们做‘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星光少年。”泉山区星光小学德育主任孙林说。
■三个“全覆盖” 让有需求的学生一个不能少
“过去在家里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家长也不能及时帮助解答。”星光小学六年级(6)班学生王俊泽告诉记者,现在开始上延时班,不会的题目可以直接问老师,都能得到及时解答。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政策实施后,泉山区教育局在严格落实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的基础上,将家庭困难的子女、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全部纳入课后服务范围,建立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确保“学生有需求,学校就满足”。
“不能让课后服务有需求的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被拒之门外。”泉山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刘保新介绍,课后服务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实施全免费,做到有需求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家庭困难的学生全覆盖的“三全”服务体系。
“我们学校的课后服务对象是本校在读学生。”泉山区星光小学校长朱霄告诉记者,在课后服务对象中,学校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亟需服务群体,做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整理有困难的学生名单,并下发到各个学校,要求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时对有困难的学生全覆盖。”刘保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