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究方能明大势担大事
本报评论员
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
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关键在“深入”二字。强调学习研究,就是要督促全市各级干部加强学习,深入调研、认真研究,争当学习型干部、专家型领导,做到对业务工作和具体情况了然于胸、对破解难题和推动发展成竹在胸,就是要搞清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想明白难题如何解、短板怎么补,从而切实推动事业发展。
思想照亮实践,调研推动发展。
当前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些干部抓工作的能力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归根结底,在于学习抓得不紧不实,所以推动工作习惯于用老办法老套路,专业知识缺乏,说外行话、办外行事。唯有时刻保持知识不足的饥饿感、补课充电的紧迫感,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新政策,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坚持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题,在学习中探寻问题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作为板块上的干部,要加强产业发展、经济运行等方面的学习,尽快补齐知识短板,成为抓产业抓经济的行家里手。作为条线上的干部,要切实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唯有消除浮躁、沉下心来,发扬钻劲和韧劲,挤出空余时间,把握学习机会,在日常的工作中深思细研,才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群众生活有哪些困难,企业发展有什么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办公室里想不出来,在汇报材料中找不出来,只有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工厂,深入人民群众、基层一线,才能求得正解。如果领导干部抓工作之前不搞调研,或者搞调研也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导致对实际情况了解不深、把握不准,那么必然无法拿出言之有物的调研成果,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更无从谈起。要把一线调研、现场办公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经常性带着问题深入发展一线、获取“一手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对情况、对问题心中有数,为理清思路、找准对策打下坚实基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挑战。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如果我们的思想和能力不能与日俱增,行动和举措不能与时俱进,对工作缺乏研究,对变化束手无策,心中“一笔糊涂账”,开展工作就会抓不住重点、找不准路子,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摆脱定式的束缚,冲破习惯的羁绊,撕开狭隘的蒙蔽,把深入学习作为推动工作的前提,把深入研究作为推动工作的基础,做好深度分析、思考、谋划,既要理清楚为什么做、能不能做、可以取得什么效果,又要分析透有什么政策可以利用、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也要明确从哪里开始做、分成几步走、如何确定节点落实责任等等,做到目标、问题、措施、责任、时限明确,准确清晰高效推动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