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知往而致远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百年党史就是最鲜活、最生动、最感人、最有说服力的现实教材和精神养分,全体党员干部要懂得过去,方能珍惜当下,启迪未来。
学党史,不忘“来时路”,在重温历史中汲取理论之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党史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的红色密码,更立起了“到哪里去”的精神坐标。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感受到百年荣光,才能更加深刻的热爱中国共产党。党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是党员干部成长的“营养剂”,是党员干部汲取理论之魂的强大思想武器。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是一部不断追求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不断完善提高的理论武装史。重视理论武装,加强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陈望道先生怀着对民族的满腔热情,留下了“真理的味道”,这本苦心翻译而来的《共产党宣言》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事业、开辟未来的思想起点。十八大以来,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展示了党历来重视理论教育、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意志和魄力。学好党史,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理论修养,感悟理论真谛,将理论知识根植于火热实践中,让历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学党史,走好“脚下路”,在薪火相传中践行为民之心。百年风雨,初心如磐。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时且必要。学党史,要做到学思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学习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补足精神之“钙”,践行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历史证明,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书写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壮美史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焦裕禄,将青春和生命绽放在脱贫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献血、青春和汗水为人民“大我”牺牲小我,在党的历史上为后人树立了座座精神丰碑。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勤于思考、善于感悟,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为民之情,传承接力讲好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做实事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生动实践,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学党史,开创“未来路”,在坚定奋进中扬乘风破浪之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党员干部必须要把党史学好、总结好,并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学习党史的目的不仅要通过学习党史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更要通过从党的百年奋进历程中感受和体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读懂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次次绝境重生、不断创造中国奇迹的制胜密码。党员干部要用好《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党史教材,发扬斗争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突出重点、明确靶向,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在火热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
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我们要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开创“未来路”,在党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笃行致远,做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迟皓文)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