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走进乡村看小康】徐州铜山:办好“田间事”,一田两用双丰收

2021-09-04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1-09-04  徐州日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马家村党支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惠农增收上做起了思考,不断寻找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在“农田”方面寻求突破口,打造水稻、泥鳅综合混养的模式,实现稻鳅双丰收。 图片

“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泥鳅以其味道鲜美而被广泛称赞,因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颇高,又被称为“水中人参”。如今在马家村的稻田里就实现了水稻、泥鳅综合混养的模式,再过一个月泥鳅就可以上市了。

图片

“泥鳅天生会打洞,咱这是沙土地跟适合它,你就不怕它逃跑吗?”刚投放时有的群众不解地问。“我养的是台湾泥鳅,不会钻洞逃跑,而且生长速度很快。如果是本地泥鳅,要养殖2年以上才能上市,个头较小,一斤有四五十条,台湾泥鳅则是一斤10条左右。”孟洁说。

孟洁原来在镇计生站任站长,也曾是马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家村地处偏远,没有特色产业,缺少发展机会,是个市级经济薄弱村。怎么样在土里刨食,让土地生金?孟洁决定把原本地势低洼、水源充足的劣势变成优势,利用精准扶贫项目资金200万元,成立铜山区跃腾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830亩土地入股,种植富硒水稻与小麦。2020年一年,仅合作社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

图片

2021年,她毅然辞去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在村里的再三挽留下,留任驻村干部。“既然留下就得干点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通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咬定乡村振兴不放松,群众更好的日子一定在后头!”孟洁说。

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在哪里?她无时不在思考。今年2月份,在与朋友交谈中听说养泥鳅每亩能赚万元以上时,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为此,她与同事专门前往湖北、浙江等地对泥鳅水稻混养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比,了解到马家村气温、水质等都适合养殖泥鳅。5月底,她开始整地、栽稻,6月中旬放苗。

图片

记者在水稻泥鳅种植基地看到,100亩连片的水稻长势喜人,稻田里一尾尾的泥鳅正欢快地窜动觅食。“在稻田里放养泥鳅,不仅有较高效益,而且符合绿色农业发展方向。”据孟洁介绍,稻田里养泥鳅,不用化肥、农药,利用泥鳅可以消灭田里的害虫,而泥鳅排泄的粪便回田后就成了有机肥,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科学的养殖方式,加上优质的生态环境,养殖出来的泥鳅味道鲜美,口感极佳,销路不愁。”说话间,来了一位客商,孟洁随手捞了一网,活蹦乱跳的泥鳅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长势喜人,好一幅 “鳅”收在望的景象。

综合:铜山发布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