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沛县:发展“旅游+” 绘就“诗和远方”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8-31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1-08-31  徐州日报

“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出远门,在家门口也能欣赏美丽的景色,还可以体验采摘乐趣、吃地锅、钓钓鱼,别有一番情趣。”家住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安国镇的李女士是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趁着假期,日前他带着家人游览了安国湖湿地公园,之后去了安国的一家农场采摘桃子、自娱自乐,她开心地说,“以前假期,总是去外面,花了不少钱不说,每次总是感觉很累。这次选择在家门口游玩,家人玩得都很开心,没想到家门口的景比外面的还要有看头。”

李女士游玩结束后,把他的行程和感受发到了朋友圈,引来一大批网友,并点赞转发。

安国镇,素有“五里三诸侯,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为把家门口的风景变成“钱景”,近年来,该镇依托当地重大农业农村项目、采煤塌陷地等资源,大打旅游牌,做好文化文章,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让旅游充满文化味和农业味。

走进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只见水中成群野鸭悠闲游弋,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围绕这个湿地公园骑行一圈,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别提有多舒适惬意。”经常到湿地公园骑行的驴友张先生说。

据安国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湿地公园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采煤塌陷地,经过近几年的环境治理,变废为宝,变成一处集休闲、旅游、观光的旅游圣地。湿地公园之美,没有季节之分,一年四季,这里都如诗似画,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此“捕捉”美景。

为了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走进湿地公园,安国镇今年5月份投资建成了目前徐州市湿地公园中最大的科普宣教馆。馆内设有“初见安国湖”“多彩安国湖”“保护安国湖”“人文安国湖”“体验安国湖”五个主题展厅,采用声音、视频、文字、图片、标本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调动人们的感官,拉近与人们的距离,从而激发人们对湿地公园的保护热情,提高对湿地生态保护的认同感和自觉性,真正起到有效的宣传教育。

“在科普馆,可以了解湿地的形成过程、功能特点和生态效应,可以感受湿地天蓝水绿草青鸟鸣的原生态风貌,可以体验汉文化与湿地的自然融合,还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掌握有关湿地科普知识,在家门口就有一个这么好的功能多样的平台和旅游圣地,以后再也不用出远门了。”游览完安国湖湿地公园,并参观了科普管的退休教师王先生如是说。

湿地公园建设与汉文化元素相结合,为安国镇广大群众提供健身休闲场所的同时,也为该镇注入了浓郁的汉文化气息,成为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家门口的风景美不胜收,采摘、垂钓等项目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妈妈,你看看这个桃子又红又大,看样子肯定很好吃。”18岁的大学生小刘一边将“诱人”的桃子摘下来,一边对妈妈说,“我摘好了,我先去钓鱼了。”来到农场桃子基地里的一处鱼塘,小刘很快钓到了一条两斤多重的鲤鱼,这让他异常开心。

这个农场位于安国镇刘邦村,农场主李四化是一名返乡能人。在“三乡工程”的带动下,他返乡建立了沛县众利四化家庭农场,种植了桃子、苹果等果树,在果树林里养殖了鸡鸭鹅,经过几年的经营,目前农场集采摘、观光、垂钓等于一体,不仅吸引外地游客,还让当地不少群众乐不思蜀。

当天采摘完,小刘已经钓了不少鱼。中午12点左右,全家人共同动手,做了一桌丰富的美味,下午3点多,一家人不舍地离开了农场。“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等过段时间,我还会再来的。”小刘说。

文旅融合,绘就更美的“诗和远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有了旅游,刘邦村还结合村里的历史,在文化上做起了文章,规划建设了十里长街。“这是我们镇去年开工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项目长十里,宽100米,西通大沙河,东连刘邦安置村,在建设中融入了泰山行宫、刘邦故居、饮马亭等文化元素。”安国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后,刘邦村将会形成“文旅”“农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依托五里三诸侯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三诸侯文化园等景点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开发,建设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依托大沙河和塌陷区发展观光农业,建设万亩设施瓜菜基地等……如今的安国镇,正依托各种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催生1+1>2的叠加效应,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综合:沛县融媒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