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微』服务凝聚『强』民心
◎徐报融媒记者 吴过
“马上就要开学了,村里12岁至17岁的孩子们,自愿接种疫苗的,可以去统一接种点接种疫苗……”
8月29日早上9时,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的“大喇叭”准时开始播报。正在收拾小院的村民曹培培撒完手里最后一把鸡饲料,停下手里的活儿认真听了起来。到时间就听广播,已成为村民们每天的“固定节目”。
天气预报、理论宣讲、防控常识、生活常识……自“大喇叭”开播以来,跃进村乡村文明实践播报每天9时准时在全村响起,村民都成了“大喇叭”的忠实听众。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传递权威信息、引导群众防疫,乡村文明实践播报起了大作用。
“从党史学习,到招工启事、失物招领,不论大事儿小事儿,只要是大家关心的事儿,都从这个广播宣传出去,真不孬。”曹培培说,听完广播她就该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合参与志愿者活动了。曹培培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是什么时候,但这么长时间以来,每星期三五人一组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三五天不去,还总惦记着那些老人吃饭没有,咱做不了什么大事儿,能帮一点是一点。”
曹培培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中,村里变化最大的就是邻里关系。这些年大家越来越忙,关系都逐渐疏远了,自从有了文明实践站、志愿队,大家又再次形成了互帮互助、有“人情味”的邻里氛围。尤其是村里有了舞蹈房、老年活动室,大家一起排练歌舞、小品,关系更融洽了,前段时间排练的快板节目《不忘初心跟党走》在多地演出,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曹培培说:“大家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好了,也会影响孩子们。”
就读于江苏师范大学的朱雪妮是个00后,和她一起参加汉王镇志愿队伍的,有不少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志愿者,大家趁着暑假,在各个防控卡点维持秩序、测量体温、帮助登记,为防控防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像曹培培、朱雪妮这样的志愿者,铜山区累计注册超过30万名,组成了1626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常驻群众身边,活跃在基层站所一线。这1000多支志愿者队伍,可以说各有特色,各有“独家技能”。
30名“铜山模范”、200名“百姓名嘴”、300个农村文艺宣传队,大家利用重要节日或农闲季节深入农村一线,用“冒热气、接地气”的语言开展理论宣讲,让新思想传播深入田间地头;铜山区妇联组建“家美共创”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庭院收纳整理培训、帮扶低收入农户、举办“焕新家”大赛,累计服务3000多个家庭;樵村社区20名志愿者骑着电动车,带着社区印制的《理论快报》发放到每一户,群众有什么诉求,也直接反映给他们;除此之外,铜山区还有科技助农、法律援助等各具特色的志愿队伍。
下一步,按照市委宣传部制定出台的《徐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标准》,铜山区的工作目标已确定,即要建成一个“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分之一的镇(街道)建成“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五分之一的村(社区 )建成“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五星级所、站示范带动,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铜山品牌”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