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开新局 守初心勇作为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通讯员 孙阳阳 赵振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盛集团党委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细,通过学习百年党史夯实发展基础,凝聚发展合力,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路上展现新担当、践行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谱写了党史学习教育与企业改革发展融合互促的实践新篇章。
“2021年完成80%,2022年全面完成”,面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硬指标,新盛集团党委认真谋篇布局,全面梳理制定了92项具体改革任务,打通“战略定位、公司治理、专项改革、选人用人、激励约束”五个关键环节,全面提高了集团公司发展活力和运营效率。
■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新盛集团以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为契机,确立了“打造资本运营控股集团”的转型目标,努力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新模式,在体制、机制、模式层面寻求新突破,在经营授权上获取更多支持、提升自主运营能力,实现“股权投资+实业经营”逐步向“股权投资+资本运作”的有益转变,助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手抓试点,探索新模式,一手抓发展,拓宽主赛道。新盛集团科学编制“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围绕主责主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毫不动摇抓好城市建设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水务、循环经济、建材贸易、大粮食等产业板块,形成了“一主多元”总体业务布局,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收益,持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党建引领把稳方向
恪守“国企姓党”初心,践行服务人民使命,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新盛集团党委坚持改革不改初心、发展不忘本色,严格按照“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把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融入公司治理,确保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
为有效发挥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主体的作用,形成合理分工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新盛集团在修改完善公司章程的基础上,制定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清单、“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完善党委会、董事会、办公会议事规则,坚持依法办事,制度管企,厘清了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确保了决策科学性、经营规范性。
■专项改革激发活力
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重中之重。新盛集团按照分类分层,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有序推进混改,通过与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合作,推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逐步构建“国企优势+战略伙伴协同”的国企改革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创新发展的产权关系新格局。
在面向市场向前走的同时,新盛集团不忘“回头看”,积极协调解决各项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企业轻装上阵。强化层级管控,全面梳理子企业状况,将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通过专项治理,全面清理“僵尸企业”,完全退出非主业范围行业……通过啃掉一块块硬骨头,实现企业瘦身健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卸下了包袱。
■选用育留多向发力
坚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以企业战略需求和员工能力管理、通道建设为核心,分层分类打造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子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同时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形成以“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市场化退出”为核心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契约化明确岗位职责、考核评价、激励约束、退出方式,培养了一批高效能人才队伍。
实施差异化激励与约束,建立“责、能、权、绩、利”有效衔接的机制体制,不断深化薪酬绩效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差异化薪酬体系。积极探索各类中长期激励机制,通过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及职业经理人试点,推动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化,探索构建“以业绩为导向、增量利润分享为手段、分类考核双向选择”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约束机制,通过采取业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措施,增强对各级人员的约束。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历史。一场国企改革,也是一场自我革命,一次涅槃重生。要想取得决定性胜利,离不开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离不开久久为功的坚守和滴水穿石的耐力,更离不开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营养、坚定必胜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盛集团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企改革再开新局面,用实实在在的改革业绩验证党史学习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