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客”发力园博园
|
◎文/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实习生 李云杉 图/徐报融媒记者 车佳
吕梁阁、一云落雨、主题酒店、创意园……在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徐州园博园,一座座造型新颖、构建巧妙的场馆正在拔地而起,蔚为壮观。这些出自大师之手的作品,是如何从设想变成现实的?现场设计管理人员功不可没。在中建科技徐州园博园项目设计中心,有一个覆盖全专业的设计管理团队——“七剑客”。
徐州园博园项目场馆分散,建筑风格迥异,结构体系多样,需要各种专业的高端人才,因而中建科技徐州园博园项目设计中心的主要骨干涵盖了建筑、结构、水、暖、电五大专业,背后还拥有一个由智能化、幕墙、泛光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大型团队,形成了覆盖全专业的设计管理系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和技术保障。
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刘葵,担任园博园项目的设计总监。他带领团队需要协调近40家设计单位,同时对接5位院士、2位大师。要将院士与大师的设计作品变成一张张可以施工的图纸,每一件作品都需要“配套”几十张甚至上百张详细的图纸。园博园的设计与施工几乎同步进行,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刘葵克服重重困难,推进大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让设计与采购、施工进一步融合。同时要求每位设计管理人员具备“先导意识、产品意识、企业家意识”。这对于中建科技这个既年轻又承载了国家期望的建筑科技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葵所带领的设计团队可谓高手如云、创意无穷。年轻小伙胡晟,将吕梁阁上山步道的设计与山体园林充分结合,最大限度上减少了对原有山体的破坏;在儿童友好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暖通工程师詹益胜勇敢地“挑战”权威,主动沟通景观设计师缩减场地、设施,确保呈现中心轻盈、纯净、透明、精美的设计理念。
创意园内有一座特别的建筑——“卷玉”,它融入了徐州本地出土玉器“自由曲线”的特点,线条优美流畅,其空间曲面的大悬挑结构,出自于结构工程师陈海林之手。他通过种种优化,为工程缩短了工期;电气工程师秦雄,通过现场沟通协调和其他一些技术手段,同样大大缩短了工期。
“七剑客”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中建科技深圳院副院长浦华勇,带领施工图设计团队完成正向BIM设计,大大减少了机电安装返工量;70后建筑工程师潘云峰,不辞辛苦地负责报规报建、施工图审查工作……
历时9个月,在“七剑客”的共同助力下,中建科技园博园项目部圆满完成主场馆近1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为徐州园博园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