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徐州铜山:授渔以“归雁” 扶智助振兴
今年以来,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土地向大户流转,为外出返乡人员搭平台,盘资源。在政策支持下,棠张籍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由“东南飞”,转为“雁归来”,领航棠张镇经济发展,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汪春水。
政策推行广授以渔。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棠张镇依托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实施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三乡工程”,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大背景下的产业链增长、科技附加值增加、股份制分红增收“三增”模式,创新实施“四个领办”党建工程。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以股田制等多种形式推动土地流转,激发农民生产热情和发展活力,为“返乡”人才提供政策保障,扫清发展障碍,让人才留得住、沉得下。
紧抓机遇激活水。
近年来,棠张籍的外出务工人员紧抓乡村振兴机遇,以“三乡工程”为引,纷纷“还巢”。夏湖村的张朝丰长期在内蒙古工作,“落叶归根”、回家创业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张朝丰脑海。2019年,张朝丰在多次了解棠张镇“返乡”人员创业政策后,毅然回到夏湖村,反复调研考察后,决定以棠张蚕桑文化为致富点,创建家庭农场。农场建设初期,张朝丰乘“三乡工程”的东风,从50户农民手中流转土地100余亩,搭建了桑果、无花果、火龙果大棚,以休闲采摘为主,开拓发展游园观赏、科普文化、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目前,农场已小具规模,不仅实现个人增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开花迎春暖。
棠张镇领军人才产业园和三棠线农文旅发展轴,是返乡人才的聚集地。在这里,几乎都是像张朝丰一样依靠棠张好政策发展“三产”的“能人”。从夏湖果桑园出发,一路迎来果果部落、羊肚菌种植基地、朵米图研学基地......各个项目落得实,发展得稳。在产业园的助力下蚕桑产业、蔬菜产业、农旅产业全面开花。在脱贫攻坚、乡村发展转型的大潮下,棠张镇“三乡工程”等人才政策就像春蚕吐丝,丝丝相连一样,将人才、能人、平台“裹束”在一起,待春暖花开时,合作发力,破茧成蝶,助力乡村振兴。
综合 铜山融媒
编辑 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