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两弹一星”精神照亮新时代长征路
半个世纪以前,随着一声巨响,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先后成功投放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打破了技术的壁垒和美苏垄断核武器、航天技术的局面,在那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新中国创造了科技的奇迹,打响了技术自持的第一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重温党的辉煌历史,中国几代人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竭力攀登科技高峰的同时,更积淀着深厚博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私心以报国,“虽九死犹未悔”。参与“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们怀揣着“科技兴国”的爱国心,放弃海外高薪,突破重重险阻,毅然归国,在资源与环境极度匮乏之际,以赤诚之心投身祖国科技建设,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将青春都献给了祖国。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舍小家顾大家,对家人也三缄其口,谨守保密条款,几十年如一日,于戈璧中坚守,攻克一个个难关,帮助祖国建设。“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戍边英雄陈祥榕用生命书写的大爱,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续写。在新时代继承并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我们时刻谨记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重心,先国后家,以无私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尽自己的一份力。
自奋谋创新,“白发犹残求是辉”。习总书记曾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自己掌握技术的创新才能稳固国家的发展。50多年前参与“两弹一星”的先辈们用无数的血与汗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问题,挺起了新中国的脊梁。而今上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任务,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太空之家”;下有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从浅海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的创造性突破;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我国实现了最高参数“人造太阳”……中国人民秉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以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姿态上天下海,实现了科技的自立自强,牵引着“中国列车”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协力共发展,“精卫无穷填海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参与计划的无数先辈们呕心沥血“大力协同、勇于攀登”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根脉,体现了团结一致、依靠集体智慧协同攻艰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而今恰逢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不断孕育兴起,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惟有继承并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以同力协力的昂扬姿态投身于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雨飘摇中,岁月微尘里,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风雨长征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于风雨如晦中行稳致远,于千磨万砺中愈加坚劲。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积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赓续党的精神血脉,让“两弹一星”精神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吕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