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内外联动畅通“双循环” 产业数字化转型“领跑”开放型经济

2021-08-28  来源:  编辑:孟祥
2021-08-28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有效投资总体平稳,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来自徐州市统计局的统计分析表明,今年1至7月,徐州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转型升级 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徐工重型的结构件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条2018年就投入使用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在“智能大脑”的指挥下,每生产1000万个结构件仅4个产品有瑕疵。这是全球第一条起重机智能化生产线,可节省人力30多倍。如今的徐工重型,机器人智能化焊接水平已突破75%,达到高精度、标准化的生产规程。


扎稳实体经济之根,传统制造业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中,不断寻求自我突破。据徐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7月份,徐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制造业增长21.2%;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值同比增长34%。

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集成电路与ICT、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在今年1至7月突破50%;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此外,钢铁冶金、建筑建材、绿色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增长37.7%。

有效投资 注入鲜活动力

产业发展,离不开投资驱动。

在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场,首期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工地上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地施工建设正在进行之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89亿元。

这是投资不断注入,助力徐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徐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3%,比全部投资增加25.2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超过5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8%。 1至7月份,徐州有效投资总体平稳,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9%。在诸多领域中,制造业投资独占鳌头,同比增长23.1%。

1至7月份,制造业贷款794.76亿元,实现稳步增长,同时全市税收收入284.63亿元,增长22.2个百分点。徐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6.3%。金融市场运行稳健,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开放型经济 激发活跃引擎

一段时间以来,淮海国际陆港、观音机场航空口岸等重大开放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徐州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快速落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600列。其中,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徐州综保区占据了全市双向开放的重要位置,构筑起“保税+”特色产业新体系,利用外资的总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带动徐州及整个淮海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1至7月份,徐州实现进出口总额771.5亿元,增长45.2%,其中出口额634.5亿元,增长突破40%。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59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活跃。

供需双侧 持续恢复有力

重大商业项目建设投产,对于拉动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1至7月份,徐州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2.63亿元,增长31.8%。值得一提的是,网络零售市场持续发力,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44.3%,占全部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到9.8%。

1至7月,在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同时,徐州市场活力也持续提升。7月份,全市工商新登记企业6113户,日均新登记278户,成功自主创业超2万人。新增企业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1至7月,全市新增就业5.16万人,其中不乏高技能人才,创业带动就业达到7.77万人。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