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江苏徐州:从“小散低”到“名特优”,小作坊园区化把好百姓餐桌“第一关”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徐州高质量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徐州丰县积极探索食品小作坊园区化发展模式,通过建立生产规范、管理严格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推进食品小作坊从“小散低”转身“小而精、名特优”,亮出“食安丰县”靓丽新名片。

作坊虽小,但“辐射”不小,遍布城市农村、街头巷尾。据统计,徐州丰县有各类小作坊300余家。因独特的手工工艺,丰县传统特色小吃颇受百姓喜爱,但行业发展面临着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地点分散、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索证索票不全、安全监管有难度等问题。

为切实改变食品小作坊“脏乱差”现状,徐州丰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启动建设中国农批丰县市场卤菜小作坊等3个集中加工区。设立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专项资金,出台相关补贴方案和政策支持,对入驻商户给予相应房租、燃气、水电等优惠和补贴。
同时,对辖区内无证经营食品小作坊坚决予以依法取缔,加大食品流通和消费环节监管力度,切断无证小作坊销售渠道,通过倒逼手段促使小作坊变被动为主动进驻集中加工区。

据了解,加工区内功能齐全,生产加工规范,加工过程安全环保,设有“智慧监管系统”、高标准食品检测实验室及设备,通过“统一登记规范、统一责任公示、统一制度上墙、统一公开承诺、统一开展培训”和“生产环境基本达标、生产设备(设施)基本达标、原辅材料管理基本达标、从业人员基本达标、产品包装及标识基本达标”等“五统一五达标”管理新模式,实现了食品小作坊闭环式集约化管理,逐步使食品加工从原料到成品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控。目前,已有52家商户进驻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作为即将迁入园区的第一批商户,贾先生对这样的变化颇为感慨:“统一登记规范、统一责任公示、统一制度上墙……达到小作坊标准要求,就能领到小作坊证,我们加工的食品也可以正式进入超市销售了,心里踏实了,以后就可以放心安心生产经营了。”
如今,集中加工区商铺已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丰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关系民生福祉,下一步,将加压奋进、主动作为,用心、用力、用情,坚决打赢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攻坚战。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