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与高质量对话 用高质量说话

2021-08-2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8-2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张亚轩  实习生 韩玮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抓质量、强机制、优服务、促发展,奋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质量样板。

面向“十四五”,全市再一次攥紧了抓质量的拳头!根据《徐州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市质量竞争力全面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5,公众质量综合满意率达80%,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培育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1个以上、江苏省省长质量奖4个左右、市长质量奖20个左右。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和AAA级企业新增70家以上,累计培育“江苏精品”品牌40个左右。

谋定快动。“十四五”期间,徐州将在质量竞争力、企业引领力、管理精细化、服务影响力、发展软实力等方面重点突破。

用质量说话

着力打造质量高地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市质量品牌水平将全面提升,“徐州制造”产品更具核心竞争力。乘着发展东风,我市将着力承建全国标准化组织10家以上,获得国家级、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10项以上。质量认证社会认知度不低于80%;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覆盖率100%,中小微企业首席质量官覆盖不低于80%。引导500家企业大力导入卓越绩效经营模式,引导10000家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一步。我市将立足发展壮大“6+4”先进制造业,打造一批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高、产业链协同高效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夯实制造强市基础。围绕“6+3”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精细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标准水平。重点从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带动辐射、发展潜力等方面,强化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加强自主品牌和注册商标培育,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匠心铸精品

企业责任牢刻心中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优质产品为龙头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传统制造产业。同时,产品质量效能同步提升,徐州市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4%,消费品质量合格率不低于95%,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8.5%,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100%。

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我市将全力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度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质量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研用相结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创新推动质量提升的支撑作用,加快质量转化运用效益。

精细化管理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强化管理精细化水平是质量整体延续稳健提升态势的关键一环,其带来的结果是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强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完善标准化考核机制与标准化保障机制。根据《规划》,徐州市每年创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家,力争立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每年立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4个,徐工研究院建成全国土方机械标委会可持续发展分委会。到“十四五”末,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8个、国家标准200个、行业标准150个、地方标准100个。

徐州市将逐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服务保障能力。预计2025年前,新增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县(区)1家,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端装备产业计量中心1—2个,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0项。

针对认证认可基础问题,推动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全覆盖行动,强制性产品认证覆盖率100%。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力度,引导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化集聚和集约化发展。

与此同时,逐步完善质量平台功能,围绕“6+4”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质量监控、管理、服务一体化。

细微处着手

严格把控安全底线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优化服务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推进和完善质监为民的宗旨,使质量惠民工作成为常态,着力保障质量安全。“十四五”期间,全市将牢固树立“质量惠民”工作标杆,高效传递“质量为民”之声,继续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在食品餐饮安全监管方面,建立完善智能化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全链条、全封闭监管;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建立完善监管系统,着力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建立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监管体系;在药械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建立以效能建设为重点的药械流通监管体系,探索药械质量安全智慧化监管建设;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推动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和实施工程质量检测综合报告制度,提升建筑工程品质。

高品质服务

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市30%以上服务业企业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商品售后服务认证覆盖率50%以上。计划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15家以上;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15家;新增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以上,省、市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40个。服务消费环境有效改善,消费者咨询投诉办结率100%,公共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

我市将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标准信息咨询、质量检测、计量检定、技术诊断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引导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提供各类优质服务。完善质量投诉维权新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保障质量安全事故受害者得到合理及时补偿。健全质量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支持和鼓励消费者依法开展质量维权。建设质量诚信新体系,加快实施企业主体质量信用监管、质量诚信评级、失信惩戒、诚信鼓励等配套措施。

如今,质量强市工作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强劲动力。未来,徐州市将在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为主线的基础上,整体跃升,实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