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守好 “家底子” 管好“钱袋子”

2021-08-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8-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李姗 宋新  通讯员 沈成会 实习生 陈茜

8月20日,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活动,通过加强人大对国有、集体资产的监督,促进国有、集体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好地发挥国有、集体资产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厉行节约高效履职等方面的作用。

强化全过程监督

资产管理更加透明

为提升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实效,切实推动问题解决,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小切口、具体化、可操作”,强化全过程监督,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区各有关部门进行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国有、集体资产底数,建立全口径国有、集体资产信息监管共享平台。

当天的座谈会上,代表们听取了区国资办、农水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汇报,并详细了解云龙区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建设运行情况。

在云龙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进下,8月初,云龙区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顺利上线运营,实现了全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全覆盖。该系统通过实时更新资产信息,可以及时准确掌握资产增减变动、占有使用和分布状况,使资产管理更加透明,切实增强了资产管理的时效性,为有效盘活资产、优化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信息,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管理目的。

为促进政府完善相关制度,提升管理成效,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同时加强与区纪委监委的协同监督,印发《云龙区纪委监委与区人大常委会协同监督实施办法》,通过年中听取一个专项报告,年末审查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形成审议意见交政府落实整改。积极推进国有、集体资产监督与审计整改相结合,开展对审计查出国有企业经营和国有、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具体问题的专项调查,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专项听取整改情况报告,进行常态化监督。同时探索建立巡查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定期对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运营状况进行评议。此外,要求各街道人大工委将街道办事处国有、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纳入街道议政代表会内容,年内至少听取一次专项工作报告,为守好 “家底子”、管好“钱袋子”贡献人大应有的力量。

强化多部门联动

监督工作形成闭环

国有、集体资产涉及资产数量大、项目多、范围广,资产底数不清﹑多头管理、监管空白等成为监管的难题。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在总结以往监督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人大+监察、检察、审计”多方联动监督机制。

“对人大代表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审计部门发现的重要线索等进行共享,并由区人大常委会依法组织开展专项监督,监察机关依法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等开展调查,检察机关对涉及法律实施等出具检察建议书或提起公益诉讼,审计部门适时将相关工作纳入专项审计范围。”云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夏春辉介绍,“多部门联合参与形成监督工作闭环。对区人大常委会依法提出的审议意见落实不到位的,区人大常委会将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进行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

今年,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的“国有房产资源底数不清问题”高度关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并向区监委移交问题线索,推动问题整改。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遗留问题,联合监委开展专项调查,厘清问题症结,推动问题解决。多部门联动监督机制,不仅强化了监督效能,还释放出“1+1>2”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提升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权威性。

强化针对性监督

解决问题注重实效

“对彭城数码市场审计发现的问题经专班2个月的调查,摸清了历史情况、公有资产面积及权属、欠缴房租情况,我们对相关问题作了责任区分并提出了工作建议……”在当天的汇报中,云龙区审计局表示将继续跟进审计整改工作,按照要求年底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严查非法转租,提高国有资产收益;分析房屋的实际使用状况,通过租金调整压缩转租收益,半年来,收回单位、个人公房使用权31处……”当天,云龙区房产服务中心就人大代表关心的问题作了汇报。

为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云龙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问题、掌握实情,不断探索实践“精准监督、有效监督”,敢于动真碰硬,将监督工作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实施正确有效监督。

云龙区人大常委会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聚焦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深入排摸,进一步激活国有、集体资产服务经济、助推发展的作用。

夏春辉强调,国有、集体资产是保障党和政府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质基础,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认识,切实把管理国有、集体资产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要不断完善细化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逐一核实摸清底数、规范相关合同签订程序,便于监督监管,有效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同时建议建立奖惩机制,将国有、集体资产管理纳入考核,不断加大对国有、集体资产管理的监督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