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一个青年职业农民的担当

2021-08-2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08-2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张震在他的蔬菜基地里采摘茄果。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 通讯员 王影 王春生

近日,贾汪区汴塘镇北吕村青年农民张震收到一个邮寄包裹,打开包裹,一本红彤彤的证书和一枚沉甸甸的奖章映入眼帘,让他欣喜不已。

为肯定农业农村系统和农民群众在促进农产品稳产保供、服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局方面取得的成绩,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对全国99个农业农村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97名农业农村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72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公开表彰。江苏省共有8位农民荣获表彰,张震为徐州市唯一一位受表彰农民。日前,记者来到张震位于汴塘镇的恒之盛农业园,对他进行了专访。

■能人返乡 敢想敢干勇创业

五颜六色的小番茄、长长的紫色茄子、红彤彤的辣椒……在恒之盛农业园排列整齐的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让人馋涎欲滴。

记者来到恒之盛农业园时,张震正在茄子大棚里查看茄子长势。“这批茄子成熟后,将送到上海各大超市。”张震介绍,今年他主要种植了茄子和小番茄,基本上都销往上海及徐州各大商超,客户排队来拉,今年上半年共销售各类有机蔬菜1300余吨。

张震,1981年3月出生,是贾汪区汴塘镇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2000年高中毕业后,他跟着同乡赴上海市打工。2004年,干什么都不服输的他,感觉仅靠出笨力跟着别人干,难以有什么作为,于是他毅然返乡创业,一面从事生猪养殖,一面学着做农村经纪人,销售猪苗。

在农村摸爬滚打创业12年后,张震始终放不下心中深深的土地情结。说到种植有机蔬菜的想法,却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

“有一次,我和妻子到北京旅游,看到店里销售的有机蔬菜和家乡的蔬菜一样,但是价格却相差甚远。如果在家乡培植有机蔬菜运到大城市去卖,岂不是一个既能致富又能丰富城市菜篮子的双赢商机?”张震告诉记者。

说干就干,张震和妻子便奔赴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并于2016年成立徐州市恒之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60亩,高薪聘请寿光的技术人员,在贾汪区率先尝试建设新一代智能温室。大棚三面采取土墙保温,顶部采取镀锌钢骨架支持、保温被防寒,采取地埋节水微喷体系、自动透气体系、自动卷帘体系、自动控温体系及物联网体系等全自动技术。基地主要种植新品种765长茄,每年8月中旬开始定植,10月中旬上市,每年生产蔬菜20000余吨。2019年起,张震又开始尝试种植西红柿和甜瓜等,并发展休闲采摘业务,效益实现了翻倍。

■不忘乡亲 热心助民同致富

周边的村民瞅着张震的蔬菜基地效益不错,也纷纷修起了大棚。张震看在眼里,干脆当起了义务技术员,一边在自己的园里试验示范各类新品种和新模式,一边免费为周边菜农提供技术培训服务。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蔬菜种植达5000余亩,引进晟禾种植园、大牛蔬菜种植基地等十余家规模种植基地,在汴塘镇西侧形成长达18公里的252省道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带。

2019年初,张震又牵头成立了蔬菜产业化联合体,为周边农户和家庭农场提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植保服务、统一销售渠道、统一团购肥料等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019年4月,恒之盛公司对面的成才食用菌种植园,产品出现滞销,负责人吴世才愁容满面,正计划着低价处理掉。张震主动上门,帮着联系销路,很快找到合适的收购企业,不仅全部采购,而且每斤售价还比平时高了2元。“我非常感谢张震,要不是他帮忙联系销路,那年我的损失可就大了。”吴世才说起张震直竖大拇指。

近年来,恒之盛农业基地先后获批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江苏省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徐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恒之盛农业公司也被评为江苏省第四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五有五好” 服务组织、徐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贾汪区“三乡工程”能人返乡示范基地。

■心系公益 抗疫先锋冲在前

2019年11月,贾汪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成立,张震兼任副会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震立即联络农民协会7家成员单位,共同发起“支援一线、助力战‘疫’”行动,为贾汪区人民医院和区疾控中心捐赠总价值十余万元的绿色蔬菜、甘薯、鸡蛋等。

自2020年2月3日起,在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和相关镇(街道)的指导协助下,张震牵头收购周边种植基地和小农户蔬果产品并搭配分装成箱,在贾汪城区各住宅小区门口和汴塘镇等村级防控卡口设置了28个平价放心蔬菜投放点,日均投放5000余斤,在帮助蔬菜种植户解决蔬菜销售难题的同时,有力保证了城区和严控镇村居民的蔬菜需求,得到基层防控人员和市民、农户的好评。

2020年2月5日起,张震与贾汪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等共同发起“战疫情 暖心菜”公益蔬菜直达活动,对徐州主城区市民家庭供应平价蔬菜。第一周内完成近4200个网上订单、6.4万斤蔬菜供应。其后每天稳定投放500—1000单,每箱固定5斤或10斤、8—10种蔬菜,一直供应到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终止。徐州主城区部分居家市民足不出户,就可在APP小程序上选购到当天采摘的平价放心蔬菜。

张震的辛苦付出,不仅解决了去年疫情期间蔬果销售难题,还保障了本地市场供应充足,体现了新时代青年职业农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