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党员先锋队”走上志愿服务岗

2021-08-2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8-2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市中院“党员先锋队”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工作。

◎徐报融媒记者 谢川 通讯员 张玉青 赵帅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把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作为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具体部署,作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生动实践,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奏响了徐州中院奋进最强音。

党员先锋队 志愿者生力军

8月16日上午,湖滨街道各社区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工作亮起了“人手紧缺”的警示灯:10个社区共30个核酸检测点,面临5万余人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徐州中院收到湖滨街道的紧急支援请求:在上午派出42名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基础上,能否再增加一些人手,越多越好!

了解到此情况后,院党组高度重视,各支部迅即响应,再次深入动员,广大干警踊跃报名,仅一个小时,26名党员干警组成第二批“党员先锋队”,专门参加社区核酸检测任务。第一时间,两批“党员先锋队”68名党员干警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臂挂红袖章出现在湖滨街道的各个核酸检测点,按照社区分工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成为社区核酸检测现场的红色风景线,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防火墙”。

在集中助力核酸检测的这两天,“党员先锋队”全体成员不分昼夜、无惧高温,按照社区要求提前搭建核酸检测点、打扫卫生、准备物资、协调组织,有序进行信息登记、测温验码、维护秩序等工作,同时利用自身岗位优势坚持普法宣传,闷热的防护服下全身被汗水浸湿,仍然坚守在社区核酸检测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院人的责任担当。

争当表率 奉献在岗位

自觉发挥表率作用、全面落实防控要求,全院几乎所有的专职书记都走上了志愿服务岗位。许多专职书记虽然临近退休,但是仍然跑上跑下搬重物,布置采样点位。他们发挥疫情防控经验丰富的优势,现场向群众宣讲核酸检测意义和法律常识,引导群众正确配合检测。第二批“党员先锋队”刘场社区小组组长彭洪亮,时刻提醒队员依照防护程序录入采集信息,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核酸检测安全。年近六旬的刑一庭专职书记刘彭林接到任务十分重视,早晨6点就准时到达社区检测点报到,核对梳理任务项。各小组组长严密组织,干在先、冲在前,人事处毛文安、办公室韩静第一时间反馈志愿服务期间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正团职军转干部陈剑南在完成本院核酸检测工作保障任务后,立即奔赴湖东社区检测点,穿上防护服,开启了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工作,凭着较为成熟的检测经验,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志愿工作开展以来,青年党员干警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奉献本色。党员干警董新西的爱人临时有值夜班的工作安排,他将两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交给老人,毅然领受任务,抢干苦活累活,主动请缨连续值夜,加班加点到晚上十一点半才吃饭。行政庭李美静已考入市公安局,目前正在办理交接手续,但是接到核酸检测的志愿召集令,仍果断地穿上了防护服。冷潇潇、潘聪、王海明心思细、干劲足,坚持多轮班多值岗。审监庭唐诚、张紫薇注重关爱群众、贴近群众,耐心帮助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顺利完成核酸检测,其中,唐诚护送检测老人回家的一段视频引发许多人点赞。

急特难任务 党员干在前

18日早7点,湖西雅苑社区检测点突然涌入大批群众,都是附近大型工地施工人员集中来做核酸检测的。派驻在此的“党员先锋队”冷静处理,迅速组织引导200名左右的工友按照防疫要求规范排成两条队伍,经历四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才完成检测得以休憩。湖西雅苑社区“党员先锋队”平均年龄36岁,是第一支到该社区支援的志愿服务队,在小组长刑二庭赵静的带领下,陈佰阳、王保同、汤孙宁、付玉柱、方耀、刘思蒙现场组装告示牌、贴地标、布置桌椅、拉警界带,分工明确、井然有序、高效运转,两天内顺利完成了该社区全部群众4000余人次的采集任务。

湖东社区老年人居多,“党员先锋队”就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主动配合支持社区干部、医务人员,积极帮扶社区群众,尤其是专门针对古稀之年、行走不便的老人,周密考量检测细节,严谨防控检测风险,尽可能为群众“多想一层”,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备受感动,送来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18日傍晚,吴良才等一大批“党员先锋队”志愿者们坚守好“最后一分钟”,认真开展回访登记、查验外地车辆,帮助社区整理遗留物资、恢复社区卫生,树立严谨细致、善始善终的优秀徐州法院人形象。

不少志愿者表示,两天的核酸检测任务虽然在繁重紧张中落幕,但是他们也在群众认可的声音中升华,锤炼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党性修养,践行了党员的责任担当。志愿者们在这两天的工作当中淬炼了政治灵魂、锻造了坚强党性,塑造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法院党员群像,受到街道干部、社区居民、医务人员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