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

2021-08-2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8-2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

在贾汪区有一个小山村,村外青山环绕,村内曾经古泉涌流,积水成湖,因而名叫青山泉村。青山泉村有着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史,因为经济发达,所以文脉兴盛,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人很多,在国内大革命时期,从村中走出去参加革命的仁人志士也很多。

青山泉村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根正苗红”的“红色基因”。很多革命先烈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恢弘壮丽的革命史诗。

日前,记者来到青山泉村村史馆采访,青山泉村党委书记高健告诉记者,在他们村史馆里主要展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红色足迹,一个是百年工业史。据在青山泉山上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及村中古寺碑文和家族谱牒记载,青山泉村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之前。

高健说,1928年7月秘密组建的青山泉党支部,为中共徐州(铜山)县委建立的较早支部之一。青山泉党组织是由青山泉村人韩遇隆发起建立的。韩遇隆是中国共产党员,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由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到苏北地区,在中共徐海蚌特委领导下组建党的地方基层组织,在产业工人、贫苦农民、军队士兵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青山泉党支部初建时有4名党员,至1930年发展到20名。

在该村村史馆最西面的墙上,一排革命先烈的事迹介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高健介绍说,村里曾经出过3名将军,烈士李春城,抗日游击司令韩治隆,抗日志士杨茂林,运河支队副大队长李永胜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在八一南昌起义后军队转移途中牺牲的我党高级将领孙树成。

孙树成,字松年,号健吾,是青山泉村人,铜山县立师范学校毕业,1923年8月5日由国民党“一大”代表顾子扬介绍加入国民党。在此期间,孙树成被中共徐州地下党支部领导人吴亚鲁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

1924年3月,孙树成由顾子扬、吴亚鲁共同推荐去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军校任区队长、大队长、营党代表,后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参加平定夏斗寅叛乱和北伐战争,后任叶挺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大队长。

1927年7月下旬,孙树成奉命从武汉率教导大队至南昌,任七十二团团长,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开始,孙树成带领起义部队歼灭敌人1个团部,1个营部,7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8月3日起义部队改编,孙树成任七十四团团长,随军南下广东。

1927年10月1日至3日,朱德带领起义军3000余人,留守大埔县三河坝,遭国民党钱大钧部1.2万人进攻,孙树成所率第七十四团驻守三河坝东文部,经三天三夜激战,弹尽援绝,10月3日率部队突围,经过拼死搏杀,终于打破包围圈,但在突围途中,孙树成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