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1

2021-08-19  来源:  编辑:孟祥
2021-08-19  

徐报融媒记者 李晓航 吴悠 通讯员 詹三文

老党员宣讲团说史晓理寓教年轻人,老教师服务队护学值勤呵护校园平安,老专家深入农村帮扶青年农民创新创业……他们是一群鬓发花白的“五老”人员,他们活跃于江苏徐州的大街小巷、城市农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奉献、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


为大力弘扬“五老”精神,让关爱事业薪火相传,徐州市深化改革创新,初步探索出基层关工委融合共建、国企建立关工委、校地合作共建、城区关工委联盟和“五老关爱”等新模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来。

融合共建 事半功倍


在徐州沛县大屯街道,街道关工委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在开展主题教育、法治教育、扶贫助学、校外辅导等活动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把“党建带关建”落到了实处。

为推广复制大屯经验,徐州沛县认真抓好“四建”工作,建组织:先后调整九个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由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兼任,并广泛动员老党员加入关工委队伍;建平台:把主题教育、法治教育、扶困助学、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纳入老干部党支部“银发生辉”工程;建机制:做到计划一起制订、活动一起开展、人员一起调动、资源一起共享“四个一起”;建阵地:抓住全县扩建和改建村镇党群服务中心的有利时机,要求镇(街道)关工委与老干部党支部共建活动场所。通过“四建”工作,有效地解决了镇(街道)关工委班子成员年龄老化、活动不多的难题,基层关工委组织力显著增强,推动大屯经验落地生根,在徐州全市范围推广这一融合共建机制。

校地合作 强强联手

今年6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相关负责人来到徐州邳州市,调研校外教育辅导站点建设情况,和邳州达成“校地合作”协议,学院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徐州高校多,教育资源、人才资源丰富。去年以来,徐州市关工委通过召开校地合作构建牵手育人平台联席会、建立校地合作协商机制、印发《关于推进“校地合作”共同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内涵建设的意见》等,推动共建新模式,校地合作不断深入。今年上半年,采取结对挂钩形式,8家驻徐高校结对22家辅导站,双方针对自身需求和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共建活动,共同托起孩子的美好明天。

与此同时,针对徐州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企业青工多的特点,去年以来,徐州市关工委进一步加强与市国资委的沟通联系,以“党建带关建”推动市国资委系统成立关工委组织。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更多国企成立关工委组织,共同做好企业青工教育、扶困助学等工作。

党建融入 关爱加倍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政治素质……近年来,徐州丰县宋楼镇党委坚持将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党建的大局之中,把“党建带关建”“带”在点子上、“建”在关键处,1492名“五老”人员在发挥作用上呈现出“党建+关建+正能量”的巨大合力,紧紧团结在党支部和关工委的周围,形成了关心下一代的生力军。

徐州泉山区王陵街道地处市中心区域,商务办公楼宇较多。为推动辖区楼宇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民企关工委和区域性关工委建设新发展,王陵街道党工委探索在财富广场大楼组建红融财富联合关工委,在恒茂大厦组建紫薇恒茂联合关工委,充分发挥关工委在团结教育关爱青年职工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帮助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党建带关建”推动区域化关工委工作新发展。

徐州宋楼镇、王陵街道关工委只是全市各级关工委“党建带关建”成果的生动缩影。在党建引领下,全市各级关工委全面加强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服务青少年能力不断提升。徐州市关工委两次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成功承办全国基层关工委建设工作会议,逐步构建了“党建、关建”互融共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