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税务大数据”说话 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脉搏
◎徐报融媒记者 张亚轩 通讯员 闫士亮 赵德芳
税收大数据是“智慧税务”的重要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徐州市税务局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聚合全市税务系统数据资源和分析力量,组建专业化大数据管理中心,进行有机归集、筛选、分析、应用,为市场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数据管理中心”作为“智慧税务”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具有数据集中存储、加工、分析应用、产品研发、数据服务等功能。目前,徐州市税务局数据管理中心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了由80人构成的数据团队,深挖税收大数据“富矿”,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经济分析以及外部门涉税数据查询深化应用,让产业链供应链更畅通、政策落实更精准、税费服务更便捷。同时,加强对市局各业务部门数据专业人员的指导引导,促进成果共享。加快推进“268”数据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系统上下数据应用能力。
为拓展数据来源,确保有数据可用,徐州市税务局积极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向数据抓取和数据整合双向发力。依托综合治税办公室,加强与住建、公安、海关、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发改、统计、工信、商务等17个部门的协作,合力拓展数据共享的“朋友圈”,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数据共享机制,努力构建税务数据为主、其他部门数据为辅、互联网等其他数据资源为补充的税收大数据资源库,力求把内外各部门的数据优势、渠道优势、专业优势等充分利用起来,最大程度发挥税收大数据的价值。今年以来,取得共享相关数据51类110万余条,为全方位、全领域服务大局提供了数据支撑。
收集上来的数据只是“原材料”,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工”,通过归纳、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对此,徐州市税务局充分利用税务系统的智能分析工具BIEE,制作了8个行业应税所得率模型、3个特殊纳税人分析模型和1个一般纳税人监控模型,对数万条核定信息和数十万条登记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了税收大数据精确服务。
大数据应用不仅是促进纳税人遵从的有效手段,在优化税费服务方面同样大有作为。为此,徐州市税务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关键时间点和相应企业进行匹配,通过短信、微信、“徐税通”智能服务平台等渠道,在业务需求发生前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主动为纳税人提供政策辅导、申报指导、加速审批等服务,确保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据了解,今年以来,徐州市税务局数据管理中心所得税管理团队通过数据模型对未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持续监控,经辅导后122户企业补充享受加计扣除6094.89万元;出口退税团队根据“报税后流程指数”指标按月提取潜在的退税企业名单,然后组织人员全程跟踪办理,退税审核时间压缩在1小时以内,平均1个工作日内退税到账,纳税时间较去年同期压缩44.46%。
徐州市税务局深入做好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挖掘工作,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转化率,通过模型建设对涉税数据加工利用,以数据形式实现量化的业务场景,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支撑。据统计,上半年分析数据1.8亿余条,通过短信推送减税降费专题宣传辅导提醒信息5万余条。
“税收征管正由过去的信息化、数字化加快向智能化、智慧化推进,‘智慧税务’的建设就是要全面落实‘以数治税’要求,发挥数据核心驱动作用,提高大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在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上取得重要进展,全面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徐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向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数据管理中心的建设,做好税收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提高税收大数据的成果转化,强化税收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按需定制数据服务,打造区域领先的“智慧税务”示范品牌和特色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