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铜山: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2021-08-1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8-1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走进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夏湖村的夏湖果桑园,郁郁葱葱的果树下,硕大鲜艳的火龙果格外抢眼。果桑园负责人张朝丰正在无花果种植大棚里观察果实的成熟情况,心里规划着果园的下一步发展。

“下一步我计划再流转50亩地,扩大园区建设规模,建成一个桑果主题文化园。园区按照功能规划分为桑果采摘区、休闲娱乐区、科普教育区、农耕体验区、桑产品制作区、果桑文化主题广场6个区域。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亲自动手采摘果实体验丰收的乐趣,还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农耕文化和果桑文化,相信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路子。”张朝丰说。

提到果园,张朝丰难掩脸上的笑意,“经过两年努力,加上政府给予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果园的运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仅步入正轨,而且形成了链式发展。别看我的果园只有120多亩,但每年可以创造200多万元效益。”

“尝尝我们的无花果甜不甜?”张朝丰边说边从树上摘下几个无花果递给我们。

张朝丰回乡创业,正是乘了“三乡工程”政策的东风。2019年,在内蒙古做小本生意的张朝丰听说家乡正在鼓励人才返乡,于是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在镇里的帮助下,他筹建了夏湖果桑园,以果桑栽植为主,同时兼有无花果、火龙果、树莓、车厘子、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

棠张镇党委宣传委员刘翠侠介绍,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园区以家庭农场的模式联合徐州光彩丝绵制品有限公司以及徐州市鼎盛桑蚕专业合作社组成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者在发展桑果、蚕桑产业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按照要素融通、稳定合作,独立经营、抱团发展的思路挖掘产业优势,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借助科技带动,推动缫丝技术改造升级,开发出桑果酒、桑叶茶,制作出蚕丝被、丝巾,创新设计了蚕茧、桑果的文创产品等,提高桑蚕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

“我们围绕这一主题,形成了‘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的发展思路,先后带动4700多农户加入,并促进了1万人就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刘翠侠说。

棠张镇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以“家庭农场+企业+合作社”组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同时将物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与管理之中,推动农业向智慧型农业转型。通过大力培育棠溪蔬菜、解忧丝织等区域公共品牌,该镇发展新业态,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能人下乡。

“张朝丰就是我们能人返乡的一个案例。”刘翠侠说。

两年来,棠张镇打破发展要靠财政支撑的思维定式,创新提出“三增六联”农村产业发展新思路,通过产业链增长、科技附加值增加、“股田制”增收分红,实施组织联促、科技联姻、产业联动、农旅联建、利益联结、信息联通,发动社会的力量,使用市场的办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现在已形成互联网+蔬菜+蚕桑的产业新兴业态,带动61户村民从事电商销售。”刘翠侠介绍,棠张镇各村集体收入持续攀升,棠张、跃进等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都在200万元左右。全镇推动“能人返乡”25人,吸引“资本兴乡”项目15个,直接投资达到2亿元,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7家,带动就业人员达2000人。

“我们棠张镇的不少农民普遍有土地流转收入、企业打工收入和入股分红收入三种收入,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农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刘翠侠说。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