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补短板拉长板 当好区域经济压舱石

2021-08-1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8-1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州高新区安全产业谷。
位于徐州工业园区的江苏康讯数控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徐州经开区徐工随车生产线。

◎文/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盛夏时节,满目葱茏,生机勃勃。 行走于徐州的一个个经济开发区园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处处是大干快上的建设图景,处处是争分夺秒的生产现场。

中车交通(徐州)超级工厂、氢能产业园、佳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徐工集团、中新钢铁、正大食品(徐州)、万邦医药、君乐宝乳业等龙头企业产销两旺。

我市开发区建设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全市已有1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12家开发区、5家高新区)。

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随着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空间资源日趋饱和,更优更新的发展理念亟待成为开发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

当好园区发展排头兵

国家级开发区首次进入全省五强

7月16日,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徐州浩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首日涨幅440.49%,总市值达110亿元。 7月22日,徐州经开区蓝火博士团开团暨高层次人才对接恳谈会举行,30名博士奔向辖区企业的研发一线……

作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经开区是我市产业项目的主阵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引领下,徐州经开区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培大育强,全力以赴破难题、优服务、促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057.5亿元、增长4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5.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7.2%。徐工集团上半年主机销量同比增长40%以上,累计实现产值727.8亿元,同比增长41.6%。协鑫硅材料多晶硅片、单晶硅片价格同比分别增长107.7%、71.9%,累计实现产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18.4%。恩华药业新产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33.4%。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徐州经开区创新推进以高铁商务新城为核心,以南部生物医药创新港、北部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两翼;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南北共建园区为“三区”;东湖医学产业园、凤凰湾集成空间、华清氢能产业园、高铁数字未来城、淮海经济区产业基金园等19个特色园区的“12319”空间布局体系建设工程,园区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城市发展格局不断放大。

今年初,商务部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考核评价结果,徐州经开区上榜全国前30强,位列第24位。在省商务厅日前公布的2020年度江苏省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徐州经开区全面发力,再创辉煌,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五位,达到历史上最好位次。同时,位列年度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十强经开区第2位。

明确定位提质增效

省级开发园区仍需加力加速

影速光电、鲁汶仪器、华兴激光、博康光刻胶……2006年获批的邳州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半导体产业的又一个集聚区,建成了欧洲半导体海归人才创业园、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搭建了光刻材料研发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创中心等2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永宁汽车城二期、龙谷芯科半导体材料基地……夏日时分,泉山经济开发区内,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火热施工中。泉山经济开发区主要产业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主要企业有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八方钢结构、天门机电等,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

在经济开发区类别中,除国家级开发区徐州经开区外,我市还有1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是丰县经济开发区、邳州经济开发区、新沂经济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沛北经济开发区、睢宁经济开发区、泉山经济开发区、徐州工业园区、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云龙经济开发区。

这些开发区中,邳州、沛县等县区开发区创立较早,发展较好。在日前全省119家经开区考核考评中,邳州、沛县、新沂经开区分别位列省级经开区第30、31、36位;去年排名处于全省后8位的空港、铜山、沛北、云龙4家经开区,除云龙经开区保持原位外,其余3家均脱离后8位,进步幅度明显。进位幅度最大的为空港经济开发区,进9位,由原先的省级开发区排名第85位进到第76位,其次分别为沛县、沛北、铜山经济开发区,分别进4位、4位、3位。

据悉,此次全省经开区综合评价考核,重点突出经济规模、开放水平、创新驱动、生态集约和统筹协调五大类,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市60.3%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58%的税收收入,完成了全市49.2%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全市80.1%的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和77.6%的进出口总额。

对于我市省级开发区的发展现状,7月30日,市委书记庄兆林带队调研主城区开发园区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产业定位,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聚力推进主城区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

市商务局开发区处处长孙大志介绍说,为进一步解决我市开发区总体发展缓慢、经济贡献度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我市将开展专项质量提升行动,全方位锻长板补短板,固强项补弱项,聚力提质增量、突出招大引强、加快创新发展、谋求后发赶超,以奋力奔跑之势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全市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改革开放新高地、创新发展新引擎、区域经济增长极。

发挥“主引擎”作用

高新区仍需提升竞争力

7月10日,徐州“空天地”信息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徐州高新区举行, 60多家知名企业汇聚彭城,共为徐州高新区“空天地”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擘画蓝图。作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年以来,徐州高新区频出大手笔、频上大项目,6支招商队伍已开展3次集中招商及3次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大招商,累计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165亿元;已引进科技创新平台8个,高层次领军人才15人,高层次创新平台4个。在2020年度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居第48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较好;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有待再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我市一批省级高新区陆续获批,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曾经的“北区”鼓楼,如今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区,今年上半年,鼓楼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达652 亿元,同比增长43.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26 亿元,同比增长190.81%,税收3.02亿元,同比增长50.3%。2020年,鼓楼高新区在全省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进2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较弱;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全省中游。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企业数在全省位次偏后;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规上高企占比在全省进位较快。

此外,我市还有江苏锡沂高新区、邳州高新区、贾汪高新区3家省级高新区。

锡沂高新区是全省第一家南北合作共建的新型园区,位于新沂城市东部,已经形成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智能终端三大主导产业。 邳州高新区正积极做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应用两大主导产业,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今年新获批的贾汪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0.3平方公里,将建成集教育、研发、科创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为一体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