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继往开来的时代宣言

2021-08-10  来源:  编辑:哈晓蕊
2021-08-10  

◎马誉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意境深远。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源所在;全面阐述了党在第二个百年必须坚持的理论路线方略和基本原则,为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认真学习这篇重要讲话,使人感到热血沸腾、扬眉吐气,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辟未来”的行动指南,是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动员令,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继往开来的时代宣言。

百年苦难辉煌,百年风雨兼程。回望历史风云激荡,宝贵经验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非凡征程。通过对建党初期中华民族抗争历史和革命先驱艰辛探索史实的回顾,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革命先驱不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还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用革命先驱的鲜血凝成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我们党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贯穿在伟大建党精神中的担当性、创造性、人民性,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认真把握。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百年辉煌的基础上继续书写千秋伟业,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践行党的宗旨,扛起时代的重任,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真干真为,善作善成,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业绩。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通过对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几个阶段的回顾总结,认真梳理党的事业发展道路规律及其历史经验,充分肯定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巨大牺牲、艰辛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们看到,伟大的党如同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百年接续奋斗展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年轮,从昨天走向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靠的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坚韧不拔的不懈奋斗精神;靠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紧密团结、筑起新的长城的艰辛努力和坚强意志。

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并对新的百年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里,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宗旨,有中国人民的热切向往和期盼,也有中华好儿女的意志、胆识和志气、骨气、底气。使我们既感到任重道远,又感到信心满满。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持伟大斗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手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信风云二百年,谱写强党新篇章。在第一个百年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出号召,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指示要求。只要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矢志不渝,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就一定能够在下一个百年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作者系军旅作家、书法家,陆军少将,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和北京物资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