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丰县:做好产业布局搭配 深耕“一号产业” 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2021-08-10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1-08-10  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李丙海

焊花飞溅,焊接机器人正自主焊接电动车整车构件;全球领先的高端尼古拉斯机床线母机正开足马力,精度达到4个μ;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智能设备加工中心厂房主体正在建设,准备迎接更多的精密加工巨头到来……

在以往的认识中,徐州丰县交通不便,以农业为主,而当下丰县智能产业雄起成林,电动车产业雄霸全国。眼前,这派现代工业景象着实让人难以置信。近日,记者走进丰县,一探丰县破局成势,开拓一条升级转型、振兴突破道路的发展密码。

密码一

咬定青山不放松 优势兵力深耕“一号产业”

“企业产品要定位清晰,发展县域经济也要定位清晰。以丰县开发区为例,我们来此扎根创业以来,亲眼看到越来越多的知名智能设备企业来到了丰县。丰县在招商引资之初就对全县的招商清晰定位,集聚智能产业可谓势如破竹。”巨杰集团董事长蔡玲民从企业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丰县的产业定位对发展工业的助力。

巨杰集团建设的函杰精密智造项目主要生产龙门铣床等智能机床,依托巨杰集团在丰县投资的10家子公司,实现从设备底座、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到设备整装集成的智能设备全产业链制造。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各类智能加工机床2000余台(套),将成为丰县发展智能设备产业的主引擎、推动器。

据丰县县委常委、丰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祥介绍,近年来,丰县走出主导产业选择的彷徨,将智能设备产业定位为“一号产业”,整合资源重构产业链,集中优势兵力精准招商,一批关键零部件、终端设备项目落地,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徐州埃比西斯机械有限公司由美国埃比西斯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产品有叉车与挖掘机结构件、工业机器人手臂及自动化生产线各类精密配件等。联超光电光学镀膜项目,总投资4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年产镀膜片等10亿片。由开发区和天津大学联合投资5亿元的智能设备加工中心等一大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智能设备制造项目已签约,更多项目建设箭在弦上,蓄力待发。

聚力“一号产业”,丰县智能设备产业突飞猛进。图为巨杰集团生产车间。

密码二

全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助推千企转型升级

电动三轮车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保增长、稳就业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丰县电动车产业转型升级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带着问题,记者来到电动车产业园探访。

徐州市鸿润达电动车有限公司和江苏欧皇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位于振兴路和宏达路交会处的东南、西北角。鸿润达主营电动三轮车核心部件电机,过个马路就进了欧皇的生产车间。“这极大节约了物流成本,且在当地就能完成维修和更换电机服务,售后成本节约也同样可观。”鸿润达公司负责人介绍说,鸿润达在当地市场占有率达六成,大部分由马路对面的小刀、欧皇等国内电动三轮车整车生产企业消化。

记者了解到,园区内不少企业实现了类似的“微循环”,既降低了疫情防控的压力,更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目前,产业园(含配件园)200余家入驻企业,包括倚天电机、科亚控制器、鸿润达电机等一批丰县本土知名企业和宗申车业、浙江绿源、天津小刀等全国知名整车制造企业,互相支持,共闯市场,部分企业的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国际市场。

去年以来,丰县出台千企升级转型积分奖励试行办法。积分奖励政策用月统计、月兑现、年排名的方式进行积分管理,全面实现对企业的精准支持,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再提速。

全产业链聚合,还要全链条齐练内功。近期丰县高新区组织了一场有20余家园区内配套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云会议”。“每家都对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整改思路、制定整改计划。”科亚机电负责人刁亚斌表示,“全产业链共同发展,打造高质量产品的集合体,才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链上企业纷纷跟上“智能制造”的脚步。徐州五羊新能源有限公司2020年引进800吨的冲压设备,能完全满足电动三轮车前端金属件造型的需要。公司装备了120台日本长臂“安川”焊接机器人,保障了电动三轮车产品车厢车架焊接质量,已形成年产30万辆新能源机车的生产能力。

图片

丰县电动车展会

密码三

做好产业布局搭配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目前雅迪、宗申等电动车行业领军企业已落户丰县,丰县全球规模最大、品牌影响力最强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地位更加稳固。

与此同时,丰县板材家居产业加速集聚,绿色建材产业初具规模,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引领效应日益凸显。丰县经开区排名跃升至全省第51位,省级高新区创建迈出实质性步伐,机械制造、绿色建材、木业科技、数字经济等产业园区活力迸发,镇级工业集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标准厂房面积从26万平方米扩建到360万平方米,增长近14倍,“两主四特七重”园区格局全面形成。聚焦产才融合,招引高层次人才200多名,院士等顶尖人才引进实现重大突破。

丰县还先后召开三届企业家大会、两届农业企业家大会,在全国率先开通直通书记、县长的“962518”服务发展专线,在全省率先建设电子证照库,营商环境从榜上无名攀升至全国第36位,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增加6.8万户。

“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在丰县蔚然成风,企业家真正站到了发展最前排。”丰县县委书记娄海这样说。

工业,是一个区域的“硬核”所在。工业立县、产业强县,这一首位标识赋予了丰县发展新担当。五年来,丰县工业增加值达142亿元、增长26.1%,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64亿元、增长86%,工业用电量突破15亿千瓦时、增长35%。五年来,丰县以水滴石穿的韧劲、低调务实的作风,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

图片

编辑 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