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她们!用初心在疫情一线写下忠诚、责任、担当……
他们,是一对夫妻。
丈夫叫石国胜。
妻子叫王慧。
他们的职业很普通,徐州经开区金龙湖社区高铁时代广场2名送水工。
他们的举动也很普通。凡人善举而已。石国胜说大街上还有人没养成戴口罩的习惯,咱买点口罩给老少爷们发发吧。王慧说,早有此意。于是夫妻俩自费购买2000多个口罩送给路人。“所做,只为疫情早点过去,大家的工作生活早日回归正轨。”
他们,是一对兄妹。
哥哥叫伏傲,是徐工集团一名企业工人。
妹妹叫伏丽雯,是徐州市第三中学学生。
看到大湖社区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守护家园,妹妹主动加入社区青年突击队,站在小区大门口与社区工作人员并肩战斗,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哥哥下班后,也来跟妹妹一起来站岗。
兄妹俩说,大湖是咱家,咱得看好这个家。
他们,是一对父子。
父亲叫张成赞,沈店社区党支部书记。
儿子叫张晋菘,泰隆社区党支部书记。
俩社区,一个位于金龙湖街道东南门户,一个是金龙湖街道西北大门。
一年半前,父子俩在防控一线一个多月没照面。一年半后,“上阵父子兵”,再次不见面。两颗红彤彤的初心,两面党在基层的旗帜,战完“三九”再战“三伏”!
她们,是一对朋友。
刚认识一星期的新朋友。
她叫陈瑞涵,江苏师范大学的学生,家住徐州新城区。
她叫梅雅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泰州人。
这个暑假,她们来金龙湖街道探亲,不约而同变身大学生志愿者,加盟上山社区疫情防控。一个守社区南门,一个守社区西门,用青春担当筑牢社区防疫的“防护网”,在“两在两同”中结下深厚友谊。
他们,是一对同事。
她叫王莹,是徐州国瑞东城楼盘的负责人。
他叫朱军,是徐州国瑞东城楼盘的工作人员。
那天,王莹专程来福泽社区“商量点事儿”:我们想安排几名员工到社区来支援,为防疫工作出份力。
朱军听说后,第一个跑来福泽社区参加志愿服务。他说,“臂上的红袖章很轻,戴上后觉得很重。”
他们,是一对邻居。
他叫张雪华,翠湖社区的老党员。
他叫张立稳,翠湖社区的年轻党员。
张雪华说,我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天一亮就到岗,能全天候“守门”。
张立稳说,我还年轻,有的是精力,晚上下班就上岗,能站一整夜。
一老一小两位好党员、两位好邻居,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共同的赤诚: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他们是一对战友。
他叫贺静波,东山派出所教导员。
他叫刘家彬,东山派出所副所长。
岂曰无疫,与子同袍。“哪场战役能少了咱哥俩,上吧!”于是,他们出现在辖区各个风险点,自觉参加疫情防控阻击战。宣传、流调、治安、教育……两位战友汗流浃背跑了一天又一天。还是那句老话,有困难,您找警察。贺静波说。
他们是一群雷锋。
他的名字叫雷锋,西贺社区人。
他的名字叫雷锋,晓山社区人。
他们看见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披星戴月守卫家园,也想出一份力。奈何本职工作与志愿服务两难全……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了“捐赠”:口罩、酒精、斗笠、帐篷、饮用水、速食品……他们不愿留名,“做好事不留名,身为金龙湖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只是想为这个家出点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
他们,从烈日当空,到满城灯火,再到夜阑人静,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初心写下忠诚、责任、担当。
他们,在基层一线,与16.8万金龙湖人,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从未退却。
他们,是我们。
我们,亦是他们。
来源:金龙湖之声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