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关切 拓展实事项目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见习记者 张雷
记者日前从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获悉,为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市将在2021年至2022年做好10件实事,增强全市妇女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妇女“两癌”检查及救助项目。将城镇失业妇女纳入免费检查范围,鼓励各地设立公益项目保障新就业领域女职工享受到免费“两癌”检查服务。完善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财政投入机制,保障农村适龄妇女每3年享受一次免费“两癌”筛查。探索构建“国家救助款+地方财政专项+社会慈善力量+女性安康保险”四位一体救助模式,扩大贫困“两癌”患病妇女救助面。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以市级年新增10家普惠性托育机构设施、1家以上示范性托育机构设施为引导,形成全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发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加强对托育机构、早教机构的托育质量和安全监管,鼓励社会力量按照市场规则提供专业化、多样化托育服务,满足家庭多层次多样化的照护需求。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建设项目。实施“三全”(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试点工作,倡导广大家庭践行新时代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广大家长提高科学家教意识和素养,解决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关爱计划。通过建立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培育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社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等举措,2021年全市试点建设2个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2022年30%的县(市)区建成1个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不断健全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启航计划。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创业项目指导,服务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引导女大学生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等新领域就业创业,为高质量发展积聚源头活水。
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建设项目。落实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权利实现,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快乐成长。推动各地完善儿童友好的公共政策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可知可感可推广的儿童友好街区(社区)、道路、医院、学校、图书馆、公园等。全市至少培树2个儿童友好建设项目,每个县因地制宜培树1个儿童友好建设项目。
巾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巾帼新农民。孵化一批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绿色低碳农业等创新项目,推进农业高质高效转型。落实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加大对乡村产业领头雁、妇女创业带头人、巾帼电商带货达人等新产业新业态巾帼领军人物的典型培树和宣传推介。
全民健身进家庭项目。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一体化发展。发挥各级广场舞协会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全市培训1000名广场舞团队主要骨干,培养选拔1000名“巾帼心向党,幸福舞起来”示范行动大使,推动健身活动进家庭、“学习强国”进家庭,引导妇女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科学健身、积极向上。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项目。继续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推广婚孕检与婚姻登记一站式服务模式。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体系,健全出生缺陷初筛、转诊、确认、干预和随访相互衔接的服务网络,实现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扩大疾病筛查病种和范围,提升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困境儿童精细排查和精准保障项目。2021年下半年起推动开展延伸关爱,鼓励各地动员各方力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对困境儿童进行精准帮扶。将困境儿童全部纳入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重点保障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儿童按时足额发放助学金。
按照任务分解和职责分工要求,我市各地将在聚焦妇女儿童民生关切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实事项目,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切实将10件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形成品牌,惠及我市妇女儿童家庭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