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村村响 处处见 人人知

2021-08-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8-0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8月4日7点,在贾汪区老矿街道五号井社区五号井花园C区,老党员刘明礼早早就拿着小喇叭,戴上志愿者值勤的红袖章,坐在了小区门口,开始一天的疫情防控值班。

“广大居民朋友们,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请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保护好自己!”“从中高风险地区来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备案登记……” 刘明礼手上的小喇叭反复播放着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时看到,刘明礼让进出小区的居民登记、测量体温、扫“健康码”和“行程码”,对进入小区的快递车辆进行消毒,各项防控措施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地完成。

刘明礼告诉记者,他值班的小区有9栋楼,890余户,2200多位居民,以老年人居多。按照社区关于小区疫情防控要求,他在白天值勤期间,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拿着小喇叭到小区巡查,遇到聚集聊天的人们就进行劝阻,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提醒居民出门戴口罩,有时还要协助街道志愿者上门排查。

刘明礼每天从家到五号井花园小区骑电动车需要10分钟左右,每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吃过早饭就赶紧来到防控点位值班,一直到晚上将近10点才回家。现在天气炎热,一天下来,衣服干了湿湿了干,不知道要反复多少遍。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群众出把力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疫情不退他就坚守岗位,坚决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排查管控确保无遗漏无死角织密织牢社区疫情防控网络

老矿街道位于贾汪区的中心城区,而街道的广场社区又是居民居住生活较为集中的社区。

8月4日上午,广场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斌正在源泉丽景小区门口指导小区保安和志愿者加强小区防控。

他说,几天来,社区上下全部动员起来,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每个小区都安排保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对进出居民和人员进行严格管控,不戴口罩不准进出,忘记戴口罩的现场发放,严查“两码”,所有人员进入小区都要测量体温,非本小区的外来人员一律登记。社区从8月1日开展“见面见底”行动,对辖区内各个小区全覆盖排查,集中人员进行入户排查,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摸底。社区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始终冲锋在社区疫情防控最前线。

“我们泉城社区共有9个小区,现在所有小区只留1个主门,其他门全部关闭,对出入小区的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然后验‘两码’,小区居民出入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对所有小区,每一户都进行了摸底排查,有多少住户、多少外来人口、哪些从疫情风险地区来的,都进行了仔细排查,严格按照‘见面见底’要求,确保无一户一人遗漏。通过排查,我们社区居民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下一步就是动员剩下的居民积极接种疫苗,给自身健康多一层防护。”大泉街道泉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季,在御龙山水小区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时告诉记者。

“今天上午11点,居民张兆泉、丁永玲夫妇捐饮水机一部;下午1点,志愿者李晨捐防疫医用一次性口罩50只……”在大泉街道泉西村防控卡点,记者看到登记簿上一条条清楚地记录着村民捐来的抗疫物资。张兆泉今年80多岁了,是贾汪砖瓦厂退休职工,他1979年入党,是一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投身抗疫工作中来,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无法冲锋在抗疫一线,但看到疫情防控志愿者们头顶烈日坚守在抗疫一线,就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就把家里的饮水机和老伴一起送到防控卡点。“这只是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疫情面前人人有责,能看到志愿者们喝上几口水,我们就非常欣慰了。” 张兆泉说。

吾悦广场是贾汪区目前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4日,记者在吾悦广场2号入口处看到,消杀人员正身着防护服,背着喷雾器进行喷药消毒。

吾悦广场工程物业副总经理李严告诉记者,作为大型商场,吾悦广场十分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入广场必须查验“两码”,必须接种过疫苗,广场目前只开放3个出入口,其它出入口暂时封闭,所有广场员工必须接种疫苗,并进行核酸检测,每天对广场进行5遍消毒,特别是针对电梯扶手、楼梯、垃圾箱等重点部位进行多次消杀。李严表示,广场通过设置智能机器人、增加防控人员等人防结合技防,确保把疫情防控措施做细做严做实。

全方位宣传 无缝隙管控

确保疫情防控

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刻不容缓,人人有责。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贾汪区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同样作为贾汪主城区的主要居民集中居住社区,大泉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街道连续几次召开疫情防控见面摸底部署会,全体工作人员即刻入户,全面排查近日以来返贾情况和疫苗接种情况。全面保障疫情宣传,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大泉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化身志愿者,联合村(社区)两委干部深入开展走访排查工作,重点做好返乡人员、复杂旅居史人员以及近期接触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返乡人员的摸排工作。通过此次排查,深入了解未接种疫苗的居民实际情况,督促能够接种而未接种的居民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尽快实现“应接尽接”,筑牢免疫屏障。截至目前,该街道发放《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10000份、张贴疫情宣传海报8500张,室外显示屏宣传12条次。通过视觉上、听觉上的双重“冲击”,让居民群众人人知道疫情、人人参与防控、人人知晓预防。

8月5日上午,记者跟随贾汪区委宣传部“四不两直”走访青山泉镇夏朔村、陈山村两个行政村,督查疫情防控情况,村口防控一线严密排查进村的外地车辆,村内大喇叭和流动宣传车频繁播放防疫知识。疫情防控人员上门入户排查疫苗接种及家中中高风险地区来人情况,得到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在陈山村入口处,党旗迎风飘扬,四名工作人员拦下记者的车,在被要求测量体温时,工作人员说:“我们熟悉村里的车牌号,这车不是我们村的!”

文明实践站所成战“疫”中枢

志愿者平台凝聚各方力量

形成防控合力

抗击疫情阻击战,文明力量在彰显。自贾汪区委区政府开展疫情防控“见面见底”行动以来,贾汪区各镇街道、功能园区采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方法,积极组织“十必联”志愿者、党员、青壮年等各方力量,形成防控合力,人人争做疫情防控的宣传者、一线防控的参与者、科学预防的推动者、网络舆论的坚守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中枢快速搭建防疫工作平台,凝聚合力,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8月5日上午,记者跟随贾汪区委宣传部“十必联”工作调研组在贾汪区西部的青山泉镇、东部的紫庄镇、北部的江庄镇走访时看到,村头巷尾,随处可见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的“十必联”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顾不上湿透的衣衫,仔细核对居民身份信息,以热情的态度,细微的服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点赞。

紫庄镇向全镇发出“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徽闪耀在一线、志愿红马甲活跃在一线”的号召,依托网格化工作机制,组织党员、“十必联”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700多人战高温、冒酷暑,深入到65个自然村(组)开展文明引导、信息登记、测温消杀、秩序维护、发放资料等工作。志愿者们还和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一道迅速深入包挂村组,认真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并协助做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工作,以“见面见底,逐人逐户”的严谨作风,全面做好摸底排查,共走访14000多户。

“王叔,最近您去过外地吗?疫情又开始反弹了,这段时间您少出门,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可以跟我们讲,我们会给您送……”8月4日晚上8点,贾汪区江庄镇杏窝村,志愿者们正在紧张地入户排查。江庄镇11个村每天通报实时疫苗接种率。同时,在各村出入口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把关。

“您好,我是岗子社区防疫志愿者,经过大数据筛查,您是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经过者,麻烦提供详细信息……”近日来,在徐州工业园区岗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十必联”志愿者电话声此起彼伏,通过电话核查,一张张有十多项内容需要填写的表格被他们手写完成,然后录入电脑与疫情防控工作瞬间关联,连接起一张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网络。

深化“十必联”群众工作法

在全区开展

疫情防控专项抽查督检

8月1日,贾汪区通过各种纸质、电子、流动宣传等载体发布《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呼吁全区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全员携手同心建设健康贾汪。8月5日起,贾汪区委宣传部机关全体人员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法,督查人员佩戴胸牌,亮明身份进入全区134个村居,要求听一听大小喇叭响没响,看一看LED屏、横幅、橱窗展板等有没有疫情防控宣传,问一问“十必联”志愿者有没有到包联农户家中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宣传,对组织志愿者有序参与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抽查督检,真正发现典型、发现问题、交办整改问题,真正督导推进工作。

记者在贾汪采访时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区各地、各单位出动宣传车200辆,悬挂、张贴宣传标语4000余幅(条),新农村大喇叭播放5000余次,应急广播3000余次,社区小喇叭8000余次,电子显示屏561块,制作宣传海报20000张,印发《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致群众、企业、商户的一封信》18万份进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充分利用“声、屏、报、网、播”等全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及时推送和转载上级决策部署、疫情防控通告、自我防护科普、基层抗疫举措等内容,确保疫情防控“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引导全区广大群众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护能力,科学防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