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优等生!徐州贾汪:高质量转型发展,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特色路

2021-08-04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
2021-08-04  中国徐州网
近日,全国2020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结果出台,在仅有的7个优秀等次中,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占有一席。



新中国成立后,“百里煤海”徐州累计产煤10亿吨,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的煤炭开采也留下了无数的“生态疮疤”,仅贾汪区就有13.23万亩的采煤沉陷地和283座裸露荒山。
2011年起,省财政开始建立我省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机制,统筹相关中央资金,对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徐州市贾汪区等地给予转移支付补助。10年来,省财政累计下达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25.19亿元,帮助贾汪区解决因资源开发产生的社保欠账、环境保护、矿业权退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历史遗留问题。
贾汪区按照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要求,从四个方面开展转型升级。



补上生态欠账重塑绿水青山,实现由灰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
紧扣资源枯竭地区生态突出短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城煤灰半城土”蝶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综合整治向沉陷地要效益,治出了发展空间。创新“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沉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整治模式,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80余个,建起潘安湖、龙吟湖、解忧湖等湿地1.5万亩,再造耕地7万余亩,置换建设用地指标2万余亩。其中,潘安湖被誉为全国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典范。植树造林向荒山秃岭要绿色,绣出了森林城市。开展两次“向荒山进军”工程,283座石头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从15.4%提高到32.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大洞山荒山绿化成为全国石灰质山体绿化造林的样板工程。畅通水系向黑臭河沟要活水,建出了水韵新城。完成潘安湖片区水系连通工程,实施河湖治理250项,消灭城区黑臭水体4条,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重现绿水绕城、人水相亲风采。



补强产业弱项重聚转型动能,实现由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
坚决摒弃传统发展路径,持续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深化供给侧改革,盘活发展空间。坚定不移推进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壮士断腕累计关停拆除79家落后产能企业,削减焦炭产能580万吨、煤炭产能700万吨,退出炼铁产能407万吨、炼钢产能336万吨,付出减少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工业应税收入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的代价,腾出了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培育现代产业,增添发展动能。围绕“百亿产业、千亿贾汪”,大力实施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推进建材、家具等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与信息通信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构筑特色平台,强化载体支撑。突出科技引领、要素集聚,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平台。贾汪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正由发力聚势向聚人兴产转变,双流物流园区成为徐州通江达海第一港,徐州工业园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连年进位,“‘贾’如你来、难以‘汪’怀,投资贾汪、家兴业旺”的营商品牌持续擦亮。



补齐民生短板重建美好生活,实现由陈旧矿区到幸福家园的转换。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改善居住环境,刷新城市颜值。大力开展沉陷区村庄搬迁,建成15个集中居住点,1.2万户4.73万名群众喜迁新居。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特色田园乡村、48个美丽宜居村。2020年7月,成功承办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健全路网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构筑“七纵七横”交通格局,实施区域综合交通“321”工程,全区30分钟融入徐州主城、城区20分钟通达所有乡镇、全区10分钟上高速的目标加快实现,贾汪正加速融入徐州“30分钟经济生活圈”。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聚焦党建统领、德治先导、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四位一体”,发挥乡贤工作室、“大老执”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开展“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央视《新闻联播》对贾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宣传点赞。



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一是2020年度发放23923人次农村低保人员,发放低保补助金8432万元。按照现有标准发放和实现保障覆盖率100%要求,并通过银行直接打卡发放到受益人员。财政支出8432万元,通过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安排5300万元,从自身财力或其他资金安排3132万元。二是按照江苏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财政补助分为基础养老金补助和参保人员缴费补助两部分。沉陷区有11万人参保缴费,每人按最低缴费档次补贴40元,需安排补贴资金440万元。全区60周岁以上76601人应享受补贴待遇。基础养老金标准按160元计算,全年应发14707万元,其中财政承担9572万。通过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安排6000万元,从自身财力和其他资金安排2572万元。三是全年预算安排2576万元城乡低保支出,通过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安排1000万元,区级财政承担1576万元。覆盖范围涉及未成年人、60周岁以上老人、重残、大重病、70周岁以上老人、艾滋病等群体,实现困有所助,收益人次达6172人。四是2020年全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39.4万人,全年财政配套医疗补助资金23246万元,其中财政承担14147万元。

在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下,在当地党委政府持续不懈努力下,徐州市贾汪区在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昔日“蒙尘洼地”,今朝“再绽芳华”。

来源:醉美贾汪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