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大练兵
|
◎文/徐报融媒记者 王任飞 图/徐报融媒记者 齐浩 孙井贤
为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输入风险,发挥核酸检测在应急处置中的支撑作用,7月31日晚7时,云龙区在奥体中心举行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本次演练模拟的是我市出现新冠肺炎小规模疫情后,扩大核酸筛查采样的全过程。旨在通过演练进一步规范设置核酸采样点,强化核酸检测现场协调配合,熟悉采样工作流程和信息化登记管理操作程序,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完善有关预案和工作方案,切实提高我市新冠肺炎疫情核酸筛查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7月31日晚7时,演练正式开始。前来检测的云龙区汉风街道居民戴着口罩、间隔一米以上安全间距,在等候区排队,经过验码、测温后,依次进入核酸采集区,接受咽拭子取样。各功能区域均设有醒目的指示牌,居民依照指定线路前进,沿途有安保人员和志愿者维持秩序,并起到引导作用。
在验码测温区,居民接受苏康码与行程码的查验,同时接受体温测量。该区域共设有三条通道,有身份证和智能手机的人员在第一通道进行验码测温,无证或无码人员(多为无智能手机或不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在第二通道进行信息登记。
针对无码人员,工作人员将详细询问其自然情况、有无中高风险旅居史等内容。第三通道为备用通道,根据被检人员数量多少,决定是否开通。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查验方式不同,第一通道的进度明显快于第二通道。工作人员呼吁,如果是在实际筛查现场,居民前来检测时务必携带身份证,这样一来,机器扫描即可完成试管绑定,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输入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发现体温异常者,如何处置?演练现场我们看到这样一幕:一名居民体温初测为38.5℃(模拟), 随即被安排在留观区进行体温复测。第二次测量出其体温为38.7℃(模拟), 且了解到其有咽部不适症状(模拟), 工作人员立即联系120负压急救车将其转诊至最近的发热门诊,接受进一步诊治。
据了解,验码测温区以37.3℃来界定发烧与否,若现场发现体温异常升高人员,将进行复测体温。若发现黄码或红码人员的话,将按照规范流程立即对其转运隔离。
核酸采集区主要有三名工作人员为居民服务。一名工作人员用专门配备的手机登录江苏省全民核酸检测平台,扫描居民身份证,为其登记信息,一名对居民进行咽拭子取样,还有一名协助采样并整理样品。居民被取完样后,不可在现场逗留,应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从出口离开。
工作人员取样后,会将样本存入转运箱,待箱子装满后,进行“封箱”,然后由转运小组将样品转运到指定机构进行检验。检测采用“十人一管”混检方式,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率高,一般情况下4-6小时就可以出结果。
此次演练现场设有居民等候区、验码测温区、留观区、核酸采集区、医废处置区、防护用品脱除区、工作人员生活区、物资保障区等8个功能区域,各有其不同作用。此次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共有 21人,其中医务人员5人,分别是采样2人、留观1人、医废处置1人、消杀1人,其他人员包括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安保人员共计16人。
“我们会根据今天实操演练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方案,做好优化和细化,对全区各社区的采样点位进行精准测算,做好演练全覆盖,从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提升我们协调指挥、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云龙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