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不断展现“强富美高”现代化阶段崭新模样
◎徐报融媒记者 李姗 见习记者 张雷
中国共产党徐州市鼓楼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展望未来光明前景、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此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视察徐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牢记初心使命,奋勇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鼓楼而奋斗。
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
过去五年,鼓楼区紧扣“三主”工作总思路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鼓楼样板”,胜利完成鼓楼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高位开局,如期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把牢稳中求进总基调,成功应对转型阵痛、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荣获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单项奖、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奖励等荣誉。全区商贸流通业销售额跃升至千亿规模,淮海经济区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打开转型出关突破口,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走出一条由全国试点到全国示范、再到全国重点工程的转型振兴之路。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国(徐州)人工智能大会,中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累计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58个、完成投资753亿元,苏宁广场建成开业,金鹰二期投入运营,极地海洋世界全面开工,“六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鼓楼成为全国知名的人工智能、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特色基地。
改革创新激发强劲动能。成功获批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非诉调解模式得到最高法院肯定,全国推广“放管服”改革、国企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顺利推进。
城区建设开创崭新局面。累计实施城建重点工程210项,完成投资813亿元,新建、改造道路36条,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7条,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33所、新增学位21450个,新增二级以上专科医院3家,城区功能设施逐步完善。棚改征收完成59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450户,整治老旧小区和散片区239个。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复审任务。丁万河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获批全省污染地块治理先试先行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累计实施民生实事374项、完成投资237亿元,涉农社区吃水难、如厕难等历史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优教鼓楼、健康鼓楼、颐养鼓楼建设成效明显,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鼓楼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主流思想舆论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鼓楼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今后五年鼓楼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现代化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提升现代化文明程度、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创造现代化美好生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鼓楼。
●今后五年鼓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六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市特质的经济发展格局全面打开。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6.5%以上。
——改革开放实现更高起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形成特色品牌,体制机制障碍逐步破解,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4亿元,累计利用外资超过6亿美元。
——美丽鼓楼实现更高品质建设。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产城融合发展局面初步形成,现代化城区集聚辐射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城中村和棚户区更新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
——人民生活实现更高水平改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康育娱”水平显著提升,高品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持续快于GDP增速,累计新增就业人口4.5万人以上。
——治理效能实现更高要求提升。法治鼓楼、平安鼓楼建设深入推进,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必须大力解放思想、打破思维禁锢,坚持系统谋划提高目标定位,坚定“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奋力扛起“一个使命”。“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正确把握“两个关系”。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确保完成“三个实现”。以较小的空间面积实现更大的贡献份额。以较晚的开发时序实现更高的发展层次。以较弱的基础条件实现更快的速度和变化。
——加速推进“四区建设”。建设高端商贸商务核心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标杆区。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
今后五年鼓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未来五年目标任务,鼓楼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格局广阔、城市功能完备、文化繁荣发展、治理水平提升、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鼓楼,不断展现鼓楼“强富美高”现代化阶段的崭新模样。
(一)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着力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鼓楼将一着不让抓产业、上项目、促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未来,鼓楼区将坚持巩固壮大经济发展根基,大力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做大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具有中心城市特质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鼓楼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以高端化路线引领现代商贸,集聚做大商务金融,以产业链思维做强人工智能,加快发展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壮大高端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在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基础作用等方面发力。鼓楼区将倾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积极发展夜间消费经济,力争彭城商业步行街早日创成国家级高品位步行街,让“休闲购物到鼓楼”成为淮海区域群众生活习惯。
(二)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化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创新是构建现代化发展格局的重要法宝。未来,鼓楼区将在改革上求突破,在开放上增优势,在创新上勇探索,在人才上筑高地。
(三)坚定不移推动更新改造,着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中心区位是鼓楼发展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鼓楼将牢固树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实施城建重点工程和功能性项目,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和首位度。
统筹“两区三城”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中心城区、高新区下淀新城、九里新城、北部生态新城“两区三城”建设,促进开发连片、整体联动、相互呼应。推动中心城区完善提升。黄楼、牌楼、环城、铜沛街道要以“商圈、老旧小区、公共服务”三提升为重点,积极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打造淮海经济区现代商贸商务高地、中央商务区。同时将推动高新区快速崛起,推动下淀新城更新改造,推动九里新城兴旺繁荣,推动北部生态新城综合开发。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厚植城市生态底蕴。
(四) 坚定不移繁荣先进文化,着力提升现代化文明程度。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也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源泉。鼓楼区将筑牢思想舆论新阵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用好江苏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诞生地(八号门事件旧址)、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等红色资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淮海战役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开创文化事业新局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场馆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数字+”“网络+”“智慧+”,提高公共文化数字资源覆盖面。
塑造历史文化新优势。深入挖掘两汉文化、战争文化、运河文化、苏轼文化深厚底蕴,推动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协调统一,塑造更多带有鼓楼记忆的“文化地标”。
(五) 坚定不移加强民主法治,着力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也为其他方面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和基础。鼓楼区将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六)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创造现代化美好生活。拓宽富民增收渠道。鼓楼区将坚持把富民作为聚力点,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建立经济发展、就业充分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面推广“订单式”就业创业培训模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受益面,保障居民基本住房权利。积极发展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就在身边。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大力兴办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现实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水平建设幼儿园、中小学,健全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稳步实施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健康鼓楼建设,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规模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