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力行“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赴西藏考察,行程第一站就来到尼洋河大桥,听取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情况。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看山看水看生态,都是一项重要安排。2月的贵州乌江河畔,3月的武夷山国家公园,4月的广西桂林,5月的河南南阳,6月的青海湖,实际上还包括去年末的江苏南通扬州之行,都释放出强烈信号: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是“国之大者”,必须扎扎实实一抓到底,持之以恒毫不放松。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秉承中华民族思想智慧,肩负伟大复兴历史重任,我们党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基石。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中国人民民生幸福所依。“万物皆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并推进更高标准的生态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下大力气保护和治理修复生态环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百年大党,初心如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要深入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协同增效,在绿色转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类历史上曾多次经受破坏生态环境遭到自然报复的惨疼教训,我们必须以之为鉴,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回应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旌旗。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全球治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首要课题。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言必行,行必果,完成这一目标承诺,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我们必须用实际行动树起一面旗帜,当好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生态就是财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必须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