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多元嵌入,“零距离”织就养老“幸福网”

2021-07-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7-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州首批试点“老年助浴车”项目;多元组合的医生+志愿者+护理团队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红色养老模式投入专项资金实施的老旧小区无障碍环境建设;高龄困难老人家庭内部适老化改造……一个个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项目亮点纷呈,让人为之点赞!

徐州市泉山区贯彻落实养老保障体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优服务、提质量,亮点突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近年来,泉山区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养老服务改革创新,逐步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助的良好局面。


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养老规划布局

全区高度重视养老事业,把养老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坚持高位推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养老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分管负责人具体抓,经发、民政、卫健、财政等部门合力攻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区人大每年重点加强对养老等民生工作视察调研,定期听取汇报,全力推进养老工作。

优化规划布局。邀请专家学者与资规、住建等部门合作,编制完善全区养老设施规划布局,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阵地建设全覆盖,全力打造养老服务“十五分钟生活圈”。

加强制度保障。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区深改委工作要点、区重点考核项目,区财政每年专项列支优先保障,区、街两级签定责任书,强力推进。围绕老年人社会保障、优待福利、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产业发展等内容,先后出台30余项政策性文件,切实为养老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居家养老,努力实现提质增效

紧紧抓住徐州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三年试点契机,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高质量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强力推进站点建设。先后投入1400余万元,通过小区配套治理、改扩建、租赁置换等方式高标准建成14个街道级日间照料中心、10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4家老年中央厨房,基本实现街道、社区养老站点全覆盖。

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选优选强专业机构入驻开展养老服务,推动矿大文昌社区成立全市首家校地共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导培育九如、博济、枝秀、青鸟等十余家优质养老机构入驻社区开展嵌入式居家服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春贤视察调研彭城养护院,给予高度肯定。

拓展多样化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依托社区养老站点向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助浴、康复护理、中医养护等服务。打造“中央厨房+社区助餐+送餐上门”一体化服务模式,有效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全市首批试点“老年助浴车”项目,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解决洗浴难题。近年来,共完成小区无障碍改造20个,困难家庭改造340户。



优化机构服务,加强医养深度融合

积极落实养老领域“放管服”改革政策,推进养老机构做大做强、健康发展。

推进养老重点项目建设。全力破解养老供地、资金、政策瓶颈,全省首推“先租后让”供地模式,推进九如城泉山综合体、颐善堂等近五家重点养老项目建设运营,九如城泉山综合体获评全国第一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为全市首家。

推广科技兴安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审验专项整治行动,分类处置、挂图销号、限时整改清零。近年来完成5家整改工作,关闭12家养老机构并妥善分流安置入住老人。推广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区—办事处—社区—机构四级安全检查联动模式,委托昂内斯专业电力科技公司开展线上监管与线下巡查,筑牢安全底线。

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发展。支持辖区四院、二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与嵌入式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医养融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中设立“健康小屋”,为老年人开展体检、家庭医生签约、上门巡诊、健康管理等服务。发挥康源、山水华美、济源等8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作用,辐射带动周边近50家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健全养老体系,全面打造颐养品牌

明确发展路径,从完善供需对接、服务质量、人才培训、市场服务等四方面,健全完善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供需对接体系。推行社区养老“互联网+”服务模式,引进山东青鸟软通公司建设市区两级养老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开通养老服务24小时热线,及时满足个性化需求,打造线上养老服务新模式。

完善服务质量体系。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坚持“每周有自查、每月有抽查、每季有督查、年底有评估、群众常监督”,以检查促提升,让老年人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承办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委托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探索打造“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实训基地”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对持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奖补,实现养老服务激励褒扬常态化。

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积极培育本土品牌,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3家机构获评全省优秀社区连锁运营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管理,落实养老机构收费政府指导价,规范养老服务行为。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