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高开稳走
|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王正喜 张亚轩 通讯员 徐统综)7月23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开的态势,主要指标依然保持较快增速,不仅实现了“双过半”目标,还取得了首季“开门红”。从主要指标看,纵向比增速较快增长,横向比位次有所提升,有7项指标增速在省位次高于去年同期;从发展动力看,“三驾马车”协同拉动,有效投资快速增长,市场消费复苏有力,开放型经济高速增长,新的动能明显增强。
上半年,全市经济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财政、居民收入、消费、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两年平均增速稳步提升,经济运行高开稳走、稳中有进、渐趋常态,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7.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26亿元,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387.44亿元,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25.68亿元,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7.1%。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8.04亿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6.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9.26亿元,可比价增长5.4%,两年平均增长2.5%。夏粮总产212.35万吨,同比增加0.53万吨;蔬菜面积326.56万亩,产量781.05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26.87万吨,增长33.2%。生猪出栏197.18万头,增长71.9%。6月末,生猪存栏257.37万头、增长45.0%,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24.46万头、增长56.3%。
新动能加速集聚。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10.7%;其中制造业增长22.9%。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3.3%;其中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41.7%,集成电路与ICT产业产值增长61.9%,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5.9%和44.9%。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长2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8.1%,房地产业增长1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5%,金融业增长7.9%。
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9.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1.7%。上半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2.81亿美元,增长27.6%,两年平均增长1.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7.29亿美元,占全部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达到56.9%。这些投资会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体量。
市场销售加快复苏,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1.80亿元,同比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3.7%、较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41.55亿元,增长26.4%、两年平均增长5.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0.0%,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4.38亿元,同比增长33.2%,两年平均增长8.0%、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38.55亿元,增长58.7%,两年平均增长19.3%;其中出口总额521.21亿元,增长60.2%;进口总额117.35亿元,增长52.3%。
保民生保稳定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6万人,超额完成序时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同期的1.77缩小为1.71。外省来徐就业办理录用备案人数1.81万人,增长61.7%,中心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持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