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实现由“C”到“O”蜕变!徐州:织密立体交通网 夯实发展高速路

2021-07-24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哈晓蕊
2021-07-24  中国徐州网

◎徐报融媒记者 魏宁 张雷 魏欣 宋新

7月20日上午,在位于长安路与三环南路交叉口附近的施工现场,两台超大功率起重吊车正在将长30米、重140吨左右的隐形盖梁稳稳地铺设在预留好的桥墩处。

“按照施工进度,三环东路古州飞虹立交与南环快速路主线高架将要连成一体,而这次两桥连接采用的是直接顶升箱梁的方法,与新建的南环快速路主线高架形成同一水平线后相连接,也意味着三环路高架快速路将完成由‘C’到‘O’的蜕变。”中铁四局三环南路改造工程4标工程师成亚军说。

三环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是徐州近年来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彩缩影。

图片

作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徐州正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打造立体交通

徐州的“路”越来越畅通

“很方便!”在地铁3号线矿业大学文昌校区站,市民张磊刷码进站。简单的“三个字”道出了市民在享受地铁带来便利的同时,一种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如今,在徐州,搭乘地铁已成为市民低碳绿色出行的新时尚,地铁“多线运营”也为市民提供了“幸福出行”。

从2019年9月28日地铁1号线的开通,徐州正式迈入“地铁时代”;地铁2号线于2020年11月28日通车运营,徐州迈入地铁双线交会“换乘时代”;2021年6月28日3号线一期通车运营,与地铁1号线、2号线实现了成网运行,如期完成了“三线组网”目标任务,徐州迈入地铁“多线运营”时代。

伴随着徐州市地铁首轮建设顺利收官,第二轮建设已经拉开帷幕。在《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工程,积极推进4号线、5号线和S1、S2、S4号线工程,启动轨道交通第三轮规划研究……

展开徐州的交通路网,令人心潮澎湃。

徐州市先后建成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连徐客专,高铁实现了由单一京沪通道向“木”字形网络转变,高铁运营里程39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城市轨道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建成运营徐州地铁1、2、3号线,地铁通车运营里程达64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环五射两纵一联”总体格局,总里程达到464公里,实现县级节点全覆盖,80%左右的乡镇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结合高铁建设,建成投用徐州东站、睢宁站、观音机场站、邳州东、新沂南等综合客运枢纽;建成使用徐州东动车运用所,高铁(含动车)通达度位居全国前列……

展开未来徐州交通发展宏伟蓝图,备受市民期待。

到2025年,将徐州打造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市,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构建起徐州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完成投资不少于2000亿元,建成高速铁路30公里、高速公路130公里、城市高架快速路90公里、轨道交通46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道1000公里、农村公路1921公里。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2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30万标箱,千吨级航道县级节点通达率达100%。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创建成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机场客货运吞吐能力达到600万人、5万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3%以下,成功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智慧、绿色、平安、法治交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城市名片

徐州的功能越来越完善

“紧锣密鼓、再接再励,我们再努力大干一个月。”7月22日,在位于吕梁悬水湖畔的徐州园博园,炎热的天气并没有挡住工人们大干快干的热情,他们各司其职,挥汗如雨,投入在繁忙而有序的工作中。

今年25岁的宫铭是园博园内“一云落雨”国际馆的技术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工地现场与工人们一起讨论场馆顶部木梁的就位安装问题。“我们正在建造的国际馆又称一云落雨,是徐州园博园内最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围绕“打造规划水平最高、新技术应用最前沿、建设与后续运营衔接最好、集博览会与5A级景区于一体的全国一流园博会”的目标定位,按传世之作标准,园博园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聘请中国工程院孟兆祯院士为首席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教授领衔主持,主要场馆建筑设计分别由张锦秋、程泰宁、崔愷、王建国、孟建民等院士领衔。

作为获得承办权的首个非省会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博会筹建工作,“全城园博”的理念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

不一样的高水平园博会将为徐州带来更多的关注,为徐州城市建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悬水湖畔到大龙湖畔,火热的建设现场充分彰显了徐州城市建设发展的蓬勃生机。

7月21日一早,在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长臂挥舞、车辆穿梭、工人加紧施工……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该项目建设高歌猛进。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共计22层的淮海金融大厦已经封顶,正在全力进行玻璃幕墙、机电安装等工作。据介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人保财险及五大国资平台公司等地块也在有序施工中,预计明年年底前基本完工。

未来,这里将成为在国内金融中心建设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淮海经济区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力、在徐州经济跨越发展中具有牵引力的区域金融高地,成为“淮海新中心、城市新地标”。

图片

■发挥辐射带动

徐州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40公里,这是徐州到宿州距离。2019年11月30日,徐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把徐州市区至宿州市区的车程,由之前的2个小时缩短至1个半小时,全线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宿州到徐州之间的时间距离缩短了30分钟,将徐州和宿州两座淮海经济区的兄弟城市更加紧密地相连。

伴随着徐宿城际公交正式开通,两市还签署了《共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铜山区和宿州埇桥区、泉山区和萧县,以及两市的交通、生态环境、教育、卫健、医保等部门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

自2018年12月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淮海经济区内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城际间断头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2019年1月,贾汪区到枣庄市台儿庄区跨省公交线路开通,打破贾汪、台儿庄两区在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瓶颈”。2019年3月,徐州至安徽萧县城际公交901路在徐州、萧县同步开通运行。

同样地处皖北,淮北也正在加速对接徐州。

5月21日,淮北市人民政府与徐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徐州签订,将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共赢探索新路径、树立新典范。

2021年2月,S101淮徐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淮徐快速通道通车后,从淮北东外环与北外环的连接处出发,未来可直达徐州市区。

积极拥抱徐州,依靠徐州辐射,深度嵌入徐州发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步伐正越走越快。

图片

编辑 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