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江苏徐州:“两走”模式守护“银发族”,精准化让群众享“高性价比”养老服务
◎文/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 通讯员 李东亭 图/徐报融媒记者 秦 媛
“这边按摩一下真是太舒服了,腿疼也缓解了!”在江苏徐州泉山区和平街道民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8岁的焦龙升老人一边享受免费的按摩服务,一边开心地和老友聊着天。
在这间230平方米的专门为老年人打造的休闲养生空间里,还有五六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有的躺在床上做红外线治疗,有的靠在沙发上进行腰部按摩,还有的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做中风后的康复训练。
“有些老人膝下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住得比较远,平时在家里闲着没事做挺无聊。自从有了这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他们每天都来这里,和老伙伴们聚在一起,拉拉家常、锻炼锻炼身体,日子过得更开心。”焦龙升老人说。
试点探索:“两走”模式 服务60岁以上老人
徐州市社康老年服务中心在主城区专门打造嵌入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有30多家,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棋牌娱乐、书报阅览、餐饮休息、谈心聊天等服务。
通过“两走”模式,徐州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一是让有活动能力的老人走出家门到中心接受各类服务;二是对活动不便的老人由服务人员走进家门,根据老人需要为其提供助洁、助浴、助餐、助医、助行、助游、助急等各项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种服务。对户籍、居住在社区的60周岁以上社会孤老,8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百岁老人、特等和一等伤残军人提供无偿服务;对60周岁以上、家庭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低偿服务;对家庭经济情况尚好的独居老人提供有偿服务,按实际服务项目收费。
性价比高:送餐上门 一荤两素仅要10元
徐州泉山区和平街道民康社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有居民6800余人,住在这里的多为老年人和外来出租户。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100人。”当天,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民康社区党委书记朱莉莉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内的老年人,让他们像住在新小区里的老人一样享受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民康社区早在4年前就开始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送餐照护等服务。
当天,帮老人们做康复训练的是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站长李颖。李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个年头。每天,她除了要帮老年人做理疗按摩和康复训练,还要为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临近中午11点,焦龙升和老友们做完了理疗和按摩,纷纷回家。此时,李颖又要开始忙活起来。她需要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午餐第一时间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一荤两素10元。自从有了这个养老服务中心,很多老年人都不用买菜做饭了。”李颖说。“过去3年里,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饭的老年人,最高峰的时候有40多人。岁数大的老人,可以选择订餐,由工作人员送餐上门。”
“增值”服务:便捷品质 还替老人跑腿配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基于帮子女解除后顾之忧和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养老服务的考虑,民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除了提供测血压、量血糖、康复训练、送餐等基础养老服务,还会陪伴老人就医、帮老人配药、替老人跑腿买东西、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家务等。
“人都有老的一天,我现在照顾老人,等我老了,也会有年轻人来照顾我。”李颖说,和老人们朝夕相处,她早已把这些老人当成了父母。此前,有几位老人因病去世,在他们最后的日子里,就是她在悉心照顾。“老人们对我也很好,很信赖,有事情第一时间告诉我,有好吃的也总想着给我留一口,心里的秘密也总愿意对我诉说。”
这种信赖与依赖,让徐州民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格外温暖。有独居老人过生日,李颖会组织其他老人一起庆贺。如果哪位老人身体不适,老友就会嘘寒问暖,轮流上门陪伴聊天解闷。每天,老友们会在这里休闲、聊天;每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会举办各种活动,学习智能手机、健康养生等;每逢节假日,社区也会联合开展各种慰问活动,让老人享受到更加便捷、高品质的生活。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