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构建一种精神防线

2021-07-23  来源:  编辑:张传宝
2021-07-23  

7月16日以来,强降雨造成河南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30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失踪8人。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37.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

河南遭遇自然灾害牵动全中国人的心!7月20日晚间,江苏消防489名指战员携救援物资,连夜启程驰援河南。

“郑在救援,同州共济”,“岂曰无衣,豫子同袍”!我们也看到了社会的爱心传递,在城市的街头、小区,有很多人尽自己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上一份温暖。尤其是经历过暴雨惊魂一夜,许许多多的人与陌生人相濡以沫,收获希望和力量,并将这份力量化为利他的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在灾难面前,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力以赴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去,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人民子弟兵,递交请战书,慷慨赴灾区,星夜去驰援。纵使前途充满险阻,但他们与人民同行、与人民心心相印,破浪前行。

在抢险救灾之外,各种谣言纷至沓来,质疑不断出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将国外的视频截图传播谣言,加剧社会恐慌,抹黑国家形象,或者张冠李戴评河南暴雨,歪曲客观事实,引发对立情绪;还有一些企业缺乏对舆情的敏感性,打出“居住高地,让风雨只是风景”的广告,在突发重大灾难面前蹭热度玩梗营销,调侃灾情。

不是一切美好价值都可以用数据来衡量,不是社会所有角落都适用市场法则!

我们看到,传播最快的,依然是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的瞬间;打动人心的,往往是一个个无私帮助慷慨解囊的善意。

如果在灾难面前,应急处置体系和处置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内部生理系统,那么伟大的精神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正在进行的救灾体现了河南人民互帮互助的精气神,也彰显了国人健康团结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一个国家的精神之源,可以点亮一道道目光、激荡无数颗心灵。不管是在灾难面前,还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想好好构建健康平和的精神空间,都想在负重前行的生活中传递励志与希望。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多一些内心的坚守。

人类无法预测下一个灾难何时发生,以什么形式降临,但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必然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防线,那些关键时刻冲在前、困难时刻挑重担的人们,那些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平凡人,是他们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人民防线。

天灾无情人有情,越是险情当前,越需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受灾群众才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伟大精神正在继承传扬,我们的事业必将一往无前!(辛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