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遗产保护的“中国方案”值得世界看过来

2021-07-22  来源:  编辑:张传宝
2021-07-22  

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16-3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这是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自1985年加入《公约》以来,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 ,居世界第一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均位列世界第一。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和传承好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遗产保护的“世界第一”,是中国实打实地保护出来的。在法律体系建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70余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形成健全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构筑起坚固防线;在创新上,中国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与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和理论实践同步发展;在资金投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中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126个项目,共计6亿元……可以说,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值得世界看过来。

在本次世界遗产大会上,遗产保护的“中国元素”“中国经验”“中国声音”不断传递,以数字技术赋能遗产保护,大力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互联网、三维、ARVR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让文化遗产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逐步建设起“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体系;19日起,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题展览向公众开放,迎着祥云卷轴元素的展示面,“世界遗产在中国”展区映入眼帘,55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精选图片,辅以“中国红”的视觉色彩,尽显中国魅力无限;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元素”中读懂遗产瑰宝的美丽,在“中国经验”中增强保护的信心,在“中国声音”中激发保护的力量,世界遗产保护的华夏之光再次点亮。

遗产保护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与各国政府的积极作为,也应让遗产保护成为习惯,成为世界各国的“全民共识”。放眼世界,还有一些国家迄今为止世界遗产数量为0,全球53处濒危世界遗产中有22处位于非洲,“任重而道远”依然是世界遗产保护绕不开的现实。

世界遗产大会的《福州宣言》已深情发出,呼吁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加强世界遗产的教育,知识的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世界遗产历史悠久,遗产保护之路更长远,让我们用行动守住文化之魂,在保护中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试、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