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重温百年党史 感悟思想伟力

2021-07-20  来源:  编辑:张传宝
2021-07-20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书中指出“学习党的历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才能学好党史、读懂党史,从整体上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质效。

欲知大道,必先学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而学习党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学习党史教材、党史读物,可以更加清晰地知晓我们党百年发展的梗概脉络、更加准确地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加近距离地触摸和感知党史人物的崇高信仰和为民情怀。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史记载着苦难辉煌,展示着浴血荣光,汇聚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浩荡能量。

我们党百年之前是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为何百年之后成长壮大为世界第一大党、长期执政的党?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思之愈深、探之愈多,得到的答案就越真实、越可靠、越稳固。学习党史的过程就是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的理性过程。通过学习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大家可以发现三次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观点、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问题的“重要对谈”,分别是“甲申对”“窑洞对”和“赶考对”,从中可以求得中国共产党为何百年之后成长壮大为世界第一大党、长期执政的党的答案。第一次“甲申对”,1944年毛泽东高度评价郭沫若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在解放区重印这篇文章,“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致函郭沫若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第二次“窑洞对”,1945年,毛泽东对黄炎培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第三次“赶考对”,1949年,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从三次对谈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通过学习这三次“重要对谈”,能够更直接的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深入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学”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靠“行”来检验。重温党史只是一个开始而远非终点,立足新起点,要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党的历史,深入研究伟大精神的历史根源、丰富内涵、实践逻辑、精神实质、时代价值,在把握历史基础上传承发展,将历史真正地化为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同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把升华的信仰信念注入到攻坚克难、创新发展上,在执著奋斗中,谱写爱党、兴党、报党的人生华章。(朱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