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奋进新时代 走好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2021-07-2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7-2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通讯员 张文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全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行动起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7月16日下午,市社科联组织召开市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驻徐高校、高职院校、市委党校,学会、科普基地专家学者代表和市社科联领导干部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党百年奋斗的光荣历程和伟大成就,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等,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解读和阐释。

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是第一个百年奋斗史的总结论和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宣言书,为大家在新征程上奋力续写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深化研究阐释,更好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繁荣社科事业、建设社科强市”再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丰富发展,是面向新征程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市社科联组织召开市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旨在进一步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意义,号召引领市社科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执行者,将自觉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社科界理论阵地和思想引领的优势,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当作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根本遵循,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现代化篇章 凝聚信心贡献力量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 于法顺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也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度重视,汲取力量。全市社科界将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不断从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汲取力量,从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总结宝贵经验,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坚定前进方向。

提高站位,坚定信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高举旗帜,勇于担当。充分发挥社科界理论阵地和思想引领的优势,从理论上、学理上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围绕重要讲话内容、结合徐州实际开展理论研究和系统阐释,推出一批有思想含量、有理论分量、有话语质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群众话语,更好地引导全市党员群众加深理解、深化认识,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引领青年大学生 体悟思想伟力汲取营养智慧

徐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主任、副教授 刘万路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今天,坚持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从建党伟业中概括提炼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引领青年大学生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体悟思想伟力、汲取营养和智慧,激发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深刻回答了“三个命题”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文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三个命题。

首先,强调了党的性质,回答了“我是谁”。“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历史如何更替、时代主题如何更新,不变的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其次,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回答了“依靠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百年来,党紧紧依靠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靠得还是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就是结论。

再次,强调了党的根本宗旨,回答了“为了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从“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党始终兑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蕴涵三大理论创新

徐州市哲学学会秘书长 王冠群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位高远、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蕴涵着三大理论创新:

一是伟大建党精神,阐发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特质。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担当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不负人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伟大建党精神是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精神源头和精神谱系是源远和流长的有机统一。

二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今天,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贯通“六个方面”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管秀雪

我认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六个方面”贯通起来领会把握。要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通起来,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庄严宣告”贯通起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贯通起来,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贯通起来,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要把坚持走自己的路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通起来,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要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党员教师,我们一定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行各业形成的生动实践,把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重大历史瞬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的标志性事件等,源源不断地丰富到思政教育内容之中,不断推动青年学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始终保持高校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为红色江山代代相传保驾护航。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 增强中国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元气”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赵斌

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自身教学工作相结合,我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增强中国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元气”的观点,并从四点展开具体论述。

第一,对实现共产主义的追求为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强大的思想指引。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根源上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方向和远大理想,是消除青年“空心病”的特效药。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持续奋斗,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基础和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了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青年观察、把握时代脉搏、改造主客观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科学理论武器和具体实践指南。

第四,人民群众的合力创造人类历史为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了主体依据。广大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