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丨江苏新沂:“互联网+类型化巡回审判”让司法“一刻也不离开群众”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新沂市人民法院针对不同辖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差异化法律需求,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开展“互联网+类型化巡回审判”,推动执法办案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和热情周到的法律服务,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精准化解。
统筹资源找准“着力点”
新沂市人民法院整合资源,将“互联网+类型化巡回审判”与“法官进网格”、接受代表委员监督相结合,将142名网格法官深入到1083个综治网格中,打造人民法庭、审务工作站、法治书记工作室为基础服务单元的“网格法治服务圈”,将矛盾化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服务送到城乡社区网格,着力构建以“网格法治服务圈”为龙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支撑,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为网点的巡回审理工作格局。
为了实现线上线下法治宣传一体化,新沂市人民法院打破以往巡回审判无法进行庭审直播的现状,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将庭审直播平台与科技法庭系统有机融合,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巡回审判案件庭审直播,录音录像快速回传到科技法庭系统。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法官进网格”指挥中心、信息中心“三中心”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实现公告公示、审判流程、裁判文书等动态信息适时公开。
新沂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欧青海说:“开展互联网+类型化巡回审判,充分发扬了马锡五审判‘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精神,让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庭审,减轻了诉累,同时现场群众和网民都能更加直观地旁听庭审,司法公开力度更大,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更强。”
构建机制拓宽“服务线”
“交通事故后我在医院治疗,没法工作,但是被告只支付我4000多元,都不够我的误工费,没办法只好起诉到法院。”4月26日开展的一场巡回审判活动中,原告李某无奈地说,被告孙某也很激动:“整个治疗费用并不多,原告李某工资大家心里也都有数,误工费不可能有多高,我觉得只能赔这么多了。”
双方各执一词,承办法官肖影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人大代表和部分村民代表也参与,最终,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孙某于15日内向原告李某支付各项损失共计9500元,案件就此彻底化解。
农村地区赡养抚养、相邻关系、交通事故、土地流转案件多发,为了增强农民自觉守法的意识、遇事找法的习惯、解决问题靠法的能力,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沂市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活动20余次,旁听、受教育群众累计500余人次,其中代表委员80余人次。
针对城乡社区差异化司法需求,新沂市人民法院开展类型化审判,通过制定实施意见,细化活动方案,不断提升规范化运行水平。明确了案件甄选、操作规范、庭审直播、接受监督、多元化解、收集意见等关键环节,规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巡回审判活动,确定了劳资共赢月、扶养赡养月、三农保障月、危险驾驶月等不同主题。5月26日,在危险驾驶罪入刑十周年之际,新沂市人民法院集中公开对4起危险驾驶案件进行巡回审理,100余名驾校学员及教练参与旁听,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多方联动提升“覆盖面”
在“互联网+类型化巡回审判”活动中,新沂市人民法院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网格员、代表委员业务培训和技能练兵,提高网格员、代表委员社情民意收集敏感度、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把庭审的过程变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截至目前,110余名网格员参与庭审调解68次,案件化解率达65%,切实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社会综合治理需要多方联动,我们通过巡回审判活动,与网格员、代表委员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新沂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茂峰道。
新沂市人民法院密切关注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每季度组织一次法律研判活动,运用司法大数据分析研究基层矛盾纠纷特点,针对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定期向基层党委、人大报送涉诉矛盾纠纷专项报告,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构建“党政主抓、法院主推”诉源治理大格局,逐渐形成了源头预防、诉前化解、诉调对接、有效解纷的全链条诉源治理模式。
马陵山人民法庭向马陵山镇政府发送的一份《涉诉矛盾纠纷分析报告》中显示,“马陵山镇发生纠纷成讼数量在5件以下的有15个村,说明多数村民自治组织的治理水平较高,但村居治理水平仍有差异,司吾、桥北、小蒋村各仅有一件纠纷成讼进入法院,也有个别村纠纷较多。”镇政府收到后,对报告反映的内容高度关注,并表示要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协调推进,与法院一起共同打造“无讼村居”。
综合新沂融媒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