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夯实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

2021-07-15  来源:  编辑:张传宝
2021-07-1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这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层基础,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推进基层治理这一基础性工程,必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治理能力高强、纪律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部门必须勇担使命、勇扛职责,主动落实党中央赋予的神圣政治责任,将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使用、管理监督全过程,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队伍支撑和本领支持。

严格党性锤炼把牢“政治关”。强化干部队伍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始终。要从严从实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引导党员干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将政治历练体现在汇报个人有关事项、开展谈心谈话等具体事项当中。引导党员干部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以高度的党性觉悟和政治忠诚向组织交心、向群众交底,做到襟怀坦荡、心底无私。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明确政治观念、把牢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政治立场,以扎实的政治历练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打牢政治基石。

深化理论学习把牢“思想关”。理论上清醒,思想上才能坚定,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才能有底气、有力量。要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为契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大力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深刻领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全面汲取我们党在发展壮大各个历史时期,进行基层治理所蕴含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智慧。注重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理论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理论学习的思想成果转化为治理能力提升的实干实效。

完善教育培训把牢“专业关”。以专业人才解决专业问题,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要聚焦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突出专业化这条主线,围绕治理需求、地方特色和群众需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高端平台,整合党校(行政学院)等有效载体,发挥业务机关在专业训练当中的专业作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坚持课堂教学与实境观摩相结合、线下培训与线上学习相结合、集中“充电”与日常“蓄能”相结合,持续加强学风建设,优化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背景,切实以有效的专业训练为提高党员干部基层治理能力“赋能”“充电”。

深耕基层一线把牢“实践关”。“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火热的实践锻炼是提升干部基层治理能力最有效的“练兵场”。要通过选任、挂职、派驻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心向下沉、脚向下走、力向下使,切实在服务中心大局、克服风险挑战、兴办惠民实事、破解具体难题的工作实践当中提升治理能力、淬炼本领素质。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察考核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精心编织全链条、全覆盖、全天候干部监督管理网络,确保党员干部耐得住挫折、打得了硬仗、禁得住诱惑,切实在新时代展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新作为新实效。

“治大国若烹小鲜”。基层治理,面对的都是群众小事,背后却都是国之大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党员干部更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开创基层治理实效,接续奋斗、砥砺担当,为新的一百年光辉征程增添属于自己的一抹光彩,为新的一百年伟大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齐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