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相交,让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
7月6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一起努力,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目前,中国共产党同160多个国家的56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已展现出“大国应有的样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事实证明,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合民心,顺潮流,朋友遍天下。
以和为贵求共存。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的血液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再次表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以德为邻谋合作。“德不孤,必有邻。”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从来都是广交朋友、广结善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工作,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特殊困难和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始续推动国际社会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通过缓债、发展援助、能力建设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支持,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和信心。
以义为利促发展。“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关系中,尤其需要妥善处理义利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述中国的义利观:“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基于正确的外交义利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合作协议,共同展开了2000多个项目。“一带一路”带着对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开辟了合作共赢的新天地,成为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新内涵必将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推动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