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京沪高铁这十年,徐州驶向“快车道”→

2021-07-09  来源:汉风号客户端  编辑:李璐
2021-07-09  汉风号客户端

徐报融媒记者:林刚/文  白雪/图

62岁的卢女士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初,她坐火车从徐州回南京探亲,需要坐一天才能到;45岁的霍先生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从徐州坐566次火车去北京上学,在火车上大约需要12个小时,后来铁路提速后,徐州到北京有了“夕发朝至”;38岁的王先生说,他现在几乎每周都会去南京一趟,坐高铁早上去、晚上回,往返路程加在一起也就3个多小时。

市民龚先生至今还收藏着2011年6月30日乘坐G152次高铁去北京的车票,因为那是京沪高铁开通后徐州东站的第一辆列车,他第一次感觉到“徐州到北京这么快、这么近”。

真快!京沪高铁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运行了十年,作为京沪高铁七大主要站区之一,徐州东站伴随着徐州人的便捷出行,见证着徐州城的日新月异,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感人的故事。

坐地日行千万里,朝发夕至一日还

202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0周年,这条连接北京与上海的高速铁路,是世界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也联通着“京津冀鲁皖苏沪”四省三市,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泉城”山东济南,到“五省通衢”江苏徐州,再到“六朝古都”南京,沿线一座座高铁新城的“拔地而起”,一张张高铁辐射网的蔓延扩大,旅游要素源源不断导入。

徐州东站是高铁京沪线七大中心高铁枢纽站之一,处于高铁京沪线地理上的中间位置,旅客从徐州东站出发,最快不到三小时即可到达北京或上海。自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至今,十年来徐州东站安全发送旅客8500万人。数据显示,2020年徐州东站年旅客发送量1123万人次,是2011年137万人次的8.2倍,实现了对徐州站的反超。

说起京沪高铁开通十周年和这些年的变化,徐州站副站长许宁说,徐州东站运营10年来,得到了全方位的大发展:

客流方面:车站从开通当年日均发送旅客7400人,到开通10年后的今天,日均发送旅客4万人,旅客人数增加了4.4倍。开通初期,以商务客流为主,10年后的今天,车站的旅客覆盖了各行各业,京沪高铁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车票方面: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时,铁路互联网售票起步不久,徐州东站运营之初,旅客互联网购票的比例不足70%,仍然需要取票检票才能进站。到现在,互联网购票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5%。徐州东站2019年实施了电子客票和验检合一,在检票口一次刷身份证、人脸识别乘车,极大方便了旅客,节约运营成本;

列车方面: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初期,徐州东站每天开行79对列车,停站办客的列车93列,到今年6月25日,徐州东站京沪场开行180.5对列车,停站办客311列,列车增加了2.3倍。

“朝发夕至一日还”的高铁载着人们驶向更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载着更多人来到徐州,了解徐州,整洁有序、便捷高效的徐州东站理所当然成为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从“荒山杂草”到“高铁新城”

徐州站副站长许宁完整参与了徐州东站的建设,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京沪高铁这十年的发展,也目睹了十多年间徐州城市“东进南扩”的发展巨变。谈到徐州的发展,许宁感到十分自豪。

他说:“十几年前,徐州东站的位置是一片荒山,长满了杂草,四周都没什么人烟。京沪高铁开通后,围绕着徐州东站为中心,道路宽了,楼高了,一座高铁新城可以说是拔地而起。京沪高铁不仅给旅客带来了出行的便利,也给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近年来,伴随着“东进南扩”的徐州空间发展战略,徐州以31.67平方公里高铁商务新城建设为核心,围绕枢纽新城、产业新城、特色新城、生态新城“四个新城”定位,规划建设了金龙湖片区、数字未来城片区、东湖—大湖片区等功能区,进一步深化“产、城、人、文、景”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服务淮海经济区的“开放引领芯枢纽、数字经济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地、产城融合新样板”。

京沪高铁强化徐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京沪高铁使徐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这些年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地位显著跃升。

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浩表示,2020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19亿元,是2011年的2.06倍,位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68.32亿元,是2011年的1.47倍。

京沪高铁进一步提速了徐州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徐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

旅客发送量迅猛增长,年旅客发送量达1123万人次,是2011年的8.2倍。铁路大通道加快建设,高铁里程达391.3公里。

客货运枢纽能级持续提升,高铁徐州东站东站房、睢宁站、观音机场站、邳州东、新沂南等综合客运枢纽建成投用;

京沪高铁进一步巩固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徐州与南京、郑州、济南、合肥4个省会城市构成“1小时城市圈”,3小时可达北京、西安、武汉、上海、杭州5个大都市,通达城市180多个,在全国高铁通达城市中名列前茅。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强化带动了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联系协作。城市良好形象得到充分展示, 31.67平方公里高铁商务新城片区已成为我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和重要窗口;

京沪高铁进一步促进了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徐州与长三角、京津冀两大经济圈的融合对接明显加快,战略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枢纽经济加速发展,徐州已成为淮海经济区医药、冷链、快递分拨集散中心,水路、铁路货运量占比由“十二五”末18%提升至32%。产业质态全面提升,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徐州。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