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2021-07-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7-0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董晓 吴悠 王岩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激励和鼓舞着彭城儿女继往开来、奋勇前进。全市各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徐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百年历程,展望了新的征程,是高举旗帜、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也是矢志复兴、接续奋斗的时代动员令,是我们党性的一次再教育。”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吴宪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史为鉴、悟史奋进,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市卫健委将引导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深入推进实施健康徐州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着力构建重大疫情防治体系等四条主线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争先的意识、尽责的担当、着地的韧劲、统筹的办法,努力补短板、求突破,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卫生健康保障。

市审计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方式,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并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同志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市审计局党组书记杨远朝表示,市审计局全体同志一定会上好党史“必修课”、做好审计“必答题”,努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信仰之力、践行初心使命、增强斗争本领。

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市审计局将立足“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政治站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坚持审计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认真履行“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监督职责,聚焦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领域,对审批监管、工程建设、民生实事等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经济体检”,更好履行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的新使命新担当,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答卷。

“作为服务民生的人社部门,将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成谋划工作的思路、破解难题的方法和推动改革的动力。”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翟彩霞说,徐州人社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引,以落实人社“十四五”规划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办好民生实事,开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作出更大贡献。

市人社局将主动对标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六稳”“六保”新部署新要求,围绕保障企业用工、服务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加大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力度,扶持更多人自主创业;全面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破解人社领域各类难点问题,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人社营商环境;实施好“555”引才工程,落实加快缓解技能人才短缺若干措施,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养老保险统筹政策,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市残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摆上重要位置,要求全市残联系统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冠华表示,将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工作的高度、精度、温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

市残联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争先,奋力实现“双争”目标。实施淮海经济区10城市协同发展战略,推进残疾人就业、康复、医保、贷款等各方面的数据互通、业务互助、信息互认,逐步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夯实根基,加固底板,真正做好“强基层、强基础、强基地”的“三强”文章,重点推进336家“残疾人之家”、25家社区康复示范点、58家定点康复机构、7家公办托养中心和3家文创基地的规范化运营,同时扶持全市12家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挂牌,成立全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务实创新、蹄疾步稳,推动残联改革落地见效,推动脱贫成果更加巩固,推动政策供给不断完善,推动公共服务更趋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