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几个“新”不容错过!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诠释新时代淮海战役精神

2021-07-0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李璐
2021-07-0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和精心建设,“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新展于7月1日与大家见面。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工程,展陈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文物、图片、数据、视频、特效、艺术场景等,系统阐释、生动展示了淮海战役蕴含的“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伟大精神,主题鲜明,内容凝练,有气势,有深度,用事实说话,让史料发声。

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条条真实数据、一件件珍贵文物……作为刚刚落成的红色地标,“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究竟新在哪里?徐报融媒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理念新:围绕“人民的胜利” 诠释新时代淮海战役精神

淮海战役纪念馆一直都是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极为重要的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历史、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的重要阵地。改陈前的纪念馆自2007年7月开放以来已有13年,其陈展理念、表达形式、设备手段等已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淮海战役致胜之道、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明确要求把纪念塔和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用好这里的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

新的“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分为“两种前途  命运决策”“逐鹿淮海  决战决胜”“人民战争  深厚伟力”“革命英烈  永垂不朽”四个部分,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的信心勇气、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揭示人民的胜利的历史规律,昭示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以人民领袖、人民军队、人民群众、人民英雄、人民公仆为主要形象,深刻阐释了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内涵和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选择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根本原因。

新的改陈方案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对淮海战役胜利原因及淮海战役精神内涵的阐述为指导思想,融入“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新时代淮海战役精神,紧紧围绕“人民的胜利”这一主题,通过展示总书记指出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与帮助”的战役胜利要素,再现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中新增的场景六十六个瞬间

内容新:深挖历史 解密最新历史档案

“国民党固守徐州时,囤积了大量的弹药。徐州解放之后,老百姓配合解放军到处翻找,一时间,徐州成为了淮海战役重要的补给基地。”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余颖告诉记者。“徐州人民的贡献”是这次展览新补充的重要内容之一。

支前民工543万

1948年12月1日,在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国民党军事重镇徐州宣告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徐州面粉厂快速恢复生产,徐州百姓组建了1000多个做鞋小组,700多个缝衣小组,迅速投入支前大生产。同时地方还积极组织运力,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转送粮食和弹药,徐州也成为淮海战场由落后的运输工具向现代化运输工具转变的关键点。

包括“徐州人民的贡献”图片展板在内,改陈后的淮海战役纪念馆较原先新增历史照片100余张,新增文物藏品300件(套),新增原始资料专题片、互动体验、文物活化、资料查询、声光音效等科技展项43处,艺术场景14处。各类新增展品总数约占总展出物的30%。

四大主题图片展览、毛主席亲自起草的电文手稿、总前委电报、十人桥战斗复原场景、支前民工使用过的工具……120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1900米的展线长度,1000余张历史照片,2000余件(套)文物藏品,绝对值得你细细观看。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好徐州的资源,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的要求,在整个改陈过程中,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编研文保处、文物保护处等处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查阅历史文献,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文物。丰富的文物展示,详实的文字说明,“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主题鲜明,条例清晰,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淮海战役波澜壮阔的历程。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中新增的各类文物

体验新:观众视角 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我只架了这个桥板两分钟,肩膀就已经被冰得受不住了。以前只听过这十位解放军的感人事迹,今天自己体验,才真正领会什么是舍生忘死的精神。”7月1日,小学生王雅馨在体验完十人桥项目后,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十人桥体验

王雅馨同学口中的十人桥体验项目是新展陈中众多实景体验项目之一。淮海战役中,十位解放军战士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硬是咬紧牙关、挺直腰板,用身体架设起桥梁,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河,投入到战斗中,保证了追击任务的完成。后期据专家测算,当时的河水水温为4℃,这十位战士在冰冷的河水中泡了75分钟,展陈中的该项体验就是根据当时的温度设置的。用木板做成的桥面温度只有4℃,观众在体验时,可以蹲下身,用肩膀架起“桥板”,通过代入式、沉浸式的体验,全身心体会当时战争环境的恶劣和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追求胜利的决心。

除了十人桥,急行军体验、我是发报员(指挥员)游戏、站前敌我战事图选择等等,这些沉浸式项目的设置,既真实再现当年战争之残酷、自然环境之恶劣、生存条件之艰苦,又展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共产党人追求理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场景逼真再现,让观众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加深对淮海战役的认识。

新建的“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 打破了以往展览的时空限制,从观众的视角出发,更多地采用沉浸式数字体验形式,突出与观众的交互性。

为了让观众在参观时能快速对战势一目了然,新展陈中,淮海战役的每个重大事件都以时间线加以吊装,吊顶灯设计为摩尔斯电码,地面也巧妙嵌入战术路线,每处细节都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中新增的亲历者展厅

科技新:运用科技  逼真再现淮海战役场景

“组织炮火,进行壕道作业,采取逐点攻击,终将敌由西向东卷席而干脆灭之。”这是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关于淮海战役经过概述》。新展陈的每一个艺术场景中,都设有一部电话,每隔5分钟左右,电话铃声便会自动响起,这时,观众就可以拿起电话,聆听来自毛主席或是中央军委的“指示”。

观展过程中,除了利用电话让观众沉浸在其中,在“两种前途  命运决策”“逐鹿淮海  决战决胜”“人民战争  深厚伟力”“革命英烈  永垂不朽”这四个部分的展区中,还有高科技作战图的呈现,以视觉、听觉、触觉为设计主旨,以浸入式场景使参观者身临其境,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虽时隔半个多世纪,但又仿佛就在昨日”的激昂感。同时图文展示与场景充分融合、浑为一体,整个展览在完整保留立体效果的同时,还渲染环境氛围,突出主题。

像这样的高科技运用,在新展陈中比比皆是。“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中陈列着文物,而它自身也是现代科技的结晶。展馆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数字科技,逼真再现淮海战役场景,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新展陈涉及的施工范围广、施工内容繁多,不仅包括布展方案的设计、展陈设施、人造景观、场景、艺术雕塑、模型、沙盘、文字及标识项目,还包括多媒体、声光合成、科技互动项目、陈列展览设施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工艺复杂,交叉作业多,施工难度不亚于又一场工程“战役”。

细节新:细处着眼  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这是一个人民的纪念馆,要为广大群众服务。我们力求打造大型实景课堂,满足社会各界前来参观群众的不同需求,让观展体现出‘教学化’。”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副局长贾萍介绍。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纪念馆设计了不同版本的讲解词,以求观众从自身角度出发,更好地领会和感悟淮海战役精神。

除了仔细推敲讲解词,设计方面,新展陈也给人全新的视觉体验。就拿“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 四个部分的导语字幕版来说,如果单纯阴刻,字体凹进去,完全没有立体,而如果阳刻,就会产生阴影。经过不断商讨、试验,最后选择的方法是阴刻加后喷环保漆喷漆,直到喷出立体感为止,字的边缘也是润的,整体看上去非常清晰。

支前物件

文物承载历史,激发奋进豪情。要把淮海战役故事讲好,文物是最直接的表现,所以整个展览在文物的呈现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我们在说明牌的设置上,尽可能让中文和英文的解说详细一些。另外,展柜里文物的摆放,在突出文物安全的基础上,我们尽可能地对应墙上展出的图片,提升观众观展的体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库管组组长滕炳胜说。

为把新展陈的教育功能和意义发挥好,在整个布展过程中,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和设计施工方通力合作,每个细节都倾注了心血。从参观路线的设计到服务设施的完善,从在结构改造方面克服诸多现场局限到为不同参观人群打造各式参观展线,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庄重、壮美的人性化理念。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党史历久弥新。“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集展示、纪念、宣传、教育、研究等综合功能于一身,雍容大气、气势磅礴、独具一格的展陈,不仅是一座红色地标,更是“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淮海战役精神”的之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不妨来淮海战役纪念馆感受革命先辈的初心,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徐报融媒记者:郑玉倩/文图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