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好人”六月候选人公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记者日前从市文明办获悉,2021年6月“徐州好人”候选人开始公示。“徐州好人”12位(组)候选人按评选程序,在《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徐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公示,同时在徐州文明网、中国徐州网和淮海网开设“徐州好人榜”专栏,接受广大市民评议投票。公示期从2021年7月3日至7月10日,每位投票者在评议基础上每月每个类别限投1票。除网页投票外,还可添加徐州文明网微信公众号参与投票,微信公众号名称:徐州文明网,微信号:jsxzwmw。
助人为乐类
男,1991年6月生,徐州品悦眼视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坪鑫身残志坚,艰难创业的同时坚持公益事业。2018年5月,他为欢口镇300多名环卫工人免费发放太阳镜和平光境;2020年1月,他在丰县率先发起疫情防控捐助公益活动,向丰县慈善会捐助200副护目镜,200个眼镜清洗液等价值1万元的物资。他还发起成立了徐州市残联创业就业委员会,帮助残疾朋友增强创业能力。创业10年来,他累计带动5名大学生创业、10余名下岗职工就业,帮助两个残疾人家庭实现自主创业。
女,1978年6月生,江苏未来之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才兰心系军营,夏天为战士们送空调、风扇,冬天为战士们送防寒物资,看望慰问从未间断。同时,她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和王杰部队战斗模范连开展学雷锋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百姓,深入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和红色文化公益宣讲,并发起爱心助学活动,定向资助3名贫困生,近2年累计资助金额3万余元。
男,1986年1月生,泉山区湖滨街道杏山子社区居民。邱新想自2006年至今共无偿献血16次,累计献血6200毫升。因爱人患乳腺癌不幸离世,2019年5月,邱新想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0年11月10日,邱新想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广州一名36岁的女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同时他也成为全市第97例、全省第859例、全国第1043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敬业奉献类
仅2020年以来,邳州市泰山路消防救援站就及时接警出动263起、车辆288辆、警力1894余人,挽回2000多万元经济损失,并挽救多人生命。在淮安抗洪抢险救援中,全体指战员夜以继日,经历50多个小时的奋力鏖战,最终化险为夷,坚决守好“最后一道防线”。近日,泰山路消防救援站一段洗澡时警铃响起、消防员头顶泡沫紧急出动的视频,被中央电视台(CCTV13套)等媒体报道,践行了把人民生命财产永远放在首位的铮铮誓言。
男,1989年9月生,贾汪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队员。2020年5月23日,徐亮刚从家出来准备上班,就听见有人呼救,他循着声音寻找,发现一楼的一家住户厨房窗户泛火光冒浓烟。他跑过去用力拍打这家房门却没人回应,正要撞门时,一位虚弱的老人从里将房门拉开一条缝。浓烟立刻从室内涌出,他进屋后先把两位80多岁的老人背到屋外,又担心火势引起爆炸,便第二次冲回屋内,在厨房摸索着将煤气阀门拧紧,将余火扑灭,出门后发现自己的脸和衣服全被熏黑了,头发也烧焦了不少。
男,1976年4月出生,新沂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站长。在从事救助工作的3年时间里,王岩打破流浪走失人员寻亲难、落户难的壁垒,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专属民政救助管理站的“智慧寻亲路”,为111名走失受助人员照亮了回家路。为安置长期滞留者,他摸索出一套符合新沂实际的落户安置方案,为滞留新沂的53人办理“五保”,并以特困供养的方式享受一次性落户安置、集中供养,让这些曾经无家可归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截至目前,王岩共救助161人,成功寻亲128人次,目前有46人在新沂落户安置。
见义勇为类
男,1967年3月生,丰县阳光康桥小区保安。2021年4月17日下午5时30分,丰县阳光康桥小区里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名儿童在河边玩耍,不小心落水,情况十分危险。像往常一样巡逻的保安师傅崔民,突然听到呼救声,迅速跑到河边,看到一名男童正双手扑腾着不停挣扎,情况非常危险。他顾不得脱掉身上的衣服,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一把抓住惊慌失措的孩子,拼尽全力往岸边游去,身上的衣物被水浸泡后变得沉重无比,灌满水后的鞋子、打滑的河底让人举步艰难。他使出全身力气,将孩子高高举起,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成功将男童救上岸。
男,1989年2月生,徐州公交出租公司驾驶员。2020年12月27日上午8时45分,李洋驾驶出租车途经大黄山圆盘道附近时,有4位民工站在路边焦急地拦车,其中一人手上满是鲜血,表情痛苦。李洋立即停车询问,在得知受伤民工使用电锯时不慎割断了手指,二话不说立刻让伤者及其同事上车,为了节约时间,李洋在行驶到城东高架振兴路口时向巡逻交警求助,在警车的帮助下,李洋仅用13分钟便将伤者送到医院,为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在帮助伤者工友将伤者送进急诊室后,李洋才离开医院。
男,1980年1月出生,新沂市新安镇新北村村民。2021年1月26日晚7时许,张海峰在沭河冬泳时,忽然听到沭河大桥桥底“轰”的一声响,张海峰迅速游过来查看,发现有人落水。他急忙呼喊岸上的人帮忙报警,自己则迅速下潜寻找落水者,河水冰冷刺骨,张海峰连续在河水中浸泡了20多分钟,严重超出正常冬泳时限,身体开始出现麻痹状况,但他仍凭借超强的意志力,艰难地将落水者拉到岸边,又迅速对落水者进行心肺复苏,使落水者成功获救。
孝老爱亲类
男,1965年7月生,云龙区甘霖助学服务中心志愿者。多年如一日,陈铁山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悉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无论是饮食锻炼,还是陪伴聊天,他工作之余就陪在父母身边,和母亲一起照顾父亲,丝毫未有懈怠。在照顾父亲的这些年中,他尽量满足父亲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陈铁山说:“我没有豪言壮举,更没有惊人事迹,但正是这些对父母细致入微的呵护才是中国的传统,饮水思源、回报父母才是做儿女应尽的义务,让父母安度晚年是家庭必须的传承。”
女,1971年10月生,沛县龙固镇居民。王艳丽的婆婆自幼就是重度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公公身体也较弱,这些年,照顾公婆的重担压在了王艳丽一个人身上。生活中,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婆婆重度残疾瘫痪在床,常年药不离身,王艳丽为婆婆倒水送饭、换衣梳洗,三十余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王艳丽说:“公婆年纪大了不容易,照顾好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女,1974年月出生,新沂市人民医院分院药剂科职工。2006年6月,王炜的丈夫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后转为尿毒症,王炜陪着丈夫开始了漫长的求医过程。2018年丈夫因长期透析导致骨质疏松,身高从1.75米缩到1.3米,生活也完全不能自理。公婆年事已高,丈夫无人照料,王炜开始背着丈夫上班,用自己的后背给了丈夫最坚实的温暖,也给他带来生的希望。21年7665个日夜,她用爱和坚守诠释了不离不弃的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