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打造社区红色地标

2021-07-0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7-0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下淀记忆馆。
老党员孔宪道在记忆馆内讲述革命故事。

◎讲述人:下淀社区党委书记 李普华

我叫李普华,今年58岁,是鼓楼区丰财街道下淀社区的党委书记。我1987年就到下淀工作,从下淀记忆馆的规划、方案敲定、建设工程跟进,到2016年底最终建成,我都全程见证。

下淀记忆馆的每一张老照片、每一个老物件,我都特别熟悉,大到电视机、冰箱、老农具、缝纫机……小到纪念币、邮票、勋章……都是居民用心保管,交付到我的手上,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时间的记忆、一段生活的见证,都向参观的人讲述着在不同的年代,党带领人民砥砺前行的历史。

我们建设记忆馆的初心是为了鲜活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下淀村的发展历程,让参观的人在追忆往昔的同时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下淀社区最早叫下淀公社大队,我1987年到下淀工作,那时候这里还是以种植蔬菜为主,2003年改为下淀社区居委会。前几年,广山路上的门面房大部分都是洗车场、修车厂,环境脏乱差。在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社区积极转型,改造建成3万平方米下淀科技产业园,从年收益160万元转变为年纳税5000万元,社区集体收入连续10年破千万元,集体资产总额超2亿元。

钱袋子鼓了,社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怎么让居民生活得更幸福,在从“城中村”向“全国文明单位”蜕变的路上,社区始终把居民装在心上。到今年已经连续21年为涉农居民发放生活补助、过节福利累计7000万元;为方便居民生活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建设了22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余间功能室每天都免费开放。记忆馆里展览的很多书画作品,都是我们的党员和居民在社区活动时创作的。

这台彩色电视机,是上世纪70年代下淀村“种植蔬菜,服务城市”成绩优秀,市委市政府奖励的;这张奖状是1990年下淀村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村……这些纪念品见证了大家同心协力、用血汗铸就小康生活的过程。

记忆馆的老物件中,有回忆,有传承,更彰显着下淀人的努力和汗水。今年,为更好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对下淀记忆馆进行了再升级,增设了“赓续百年精神,争做党员先锋”的党员先锋墙,用优秀典范的先锋力量带动更多党员坚定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念,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淀记忆馆建成以来已经接待了近200家单位、上万人次参观学习,已成为鼓楼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社区党委以党建赋能打造社区红色地标,实现强村富民齐头并进,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徐州市党建示范点、徐州市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等荣誉称号。

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通讯员 魏慧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