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向党献礼 不负时代

2021-07-0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7-0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7月1日上午,神州大地欣欣向荣、气象万千,首都北京花团锦簇、旌旗飘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引领亿万中华儿女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从苦难步入康庄,从危亡走向复兴。而从淮海战役隆隆炮火中走出的徐州人民,也励精图治,抢抓机遇,创造了“旧貌换新颜,转型谋发展”的巨大成就。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从发展实体经济,到加快转型升级;从抓好创新驱动,到推动乡村振兴;从建设生态文明,到增进民生福祉……今天的徐州,正驾驭着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劈波斩浪,奋力书写好“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现代化篇章。

不忘来路

一声惊雷醒世响。宏大的历史画卷,常在不经意间开篇。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一叶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不灭的火种,不仅开启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航程,也从此引领一个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

彼时,南湖红船静静停泊,数百公里外,苏北徐州风雨如磐的工人运动正蓄势待发。

时间指向4个月后的深秋,陇海铁路铜山站机修厂大门设置的唯一出入口——八号门,被把门者称“奉洋人之命,不得通过”,引发部分工人与把门者争执。

强硬的洋人开始镇压工人反抗,并破坏工人组织老君会,著名的“八号门事件”由此拉开序幕。它点燃了长期被压迫、被奴役的铁路工人的熊熊怒火,继而以全线罢工的形式维护权益,最终迫使洋人与军阀政府改变强硬态度,答应了工人所提的全部条件。

陇海铁路大罢工胜利后不久,为加强对徐州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局派员来徐州建党,先后发展姚佐唐、程圣贤、黄钰等中共党员,1922年,中共陇海铁路徐州铜山站支部成立,成为江苏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时间来到今天,位于徐州市中心繁华地带的彭城壹号人潮涌动。其中,一排黛瓦红廊、典雅别致的平房格外引人注目,它静静矗立在城市中央,像一位看尽浮华的老人,注视着脚下这片红色热土的岁月变迁。这里,就是中共徐州支部诞生地——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徐州早期革命活动的策源地。

吴亚鲁,徐州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人。1898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潮桥镇,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8月,共产党员吴亚鲁奉组织的命令,来到徐州开展革命工作,筹建地方共青团和党的工作。两年后,吴亚鲁成立中共徐州支部,这对徐州地区、豫东及皖北邻县产生了重大影响。吴亚鲁用满腔热情传播革命的火种,让革命烈焰在彭城大地熊熊燃烧起来。

历史,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力量。有了共产党,也就有了希望。此后,党组织带领徐州人民持续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伟绩。

在抗战的烽火岁月,彭城大地炮火纷飞,军民斗志昂扬,那恢弘壮阔、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红色列车,已加足马力,开始披荆斩棘、风驰电掣般驶向远方……

到了1948年的深秋,历史的脚步再次驻足徐州。冲天的火光,隆隆的炮响,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在这座古来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全面打响。一时间,6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与80万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国家与民族命运走向的生死决战。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黎明的地平线,当旭日冉冉升起的时候,徐州城内一片欢腾,古城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隔73年,我们在建党百年之际回看徐州,恰似换了人间。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冒着枪林弹雨,让徐州回到人民怀抱,又把一个满目疮痍的徐州,建设成一座充满正能量的红色之城、一座充满幸福感的青春之城。

欲写惊世篇章,必泼浓墨重彩!今天,一代又一代徐州人正勠力同心,在淮海大地的广阔空间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永葆初心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震响东方。

从小岗村18个红手印,到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再到多哈敲响中国“入世锤”……无数刻骨铭心的历史印记,彰显着改革开放的辉煌,东方大国的澎湃力量开始震惊世界。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古彭大地。

这期间,徐州农村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和完善,工业改革逐步走向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多种经济成分迅猛发展,农民投身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走得再远,也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为了谁出发。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伟大奇迹。

翻开徐州的历史,平凡的微光里集束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篇章。古时,这里是形胜之地与军事要冲,无数大小战役被这片土地写进历史。近现代革命,徐州儿女则与全国人民一起,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救亡图存,用生命谱写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史诗。

凤凰山麓,巍巍淮塔的英烈墙上刻着有名有姓的31228名英烈,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一定会联想到淮海战役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并从中感悟红色力量,砥砺奋进精神。

其实,像这样的红色场所,在徐州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徐州境内有大大小小200余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先驱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无数后人前进、前进、再前进。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嘹亮的歌声一直在徐州大地久久回荡,徐州人民早已将王杰精神融入血液、化作基因,它像一条奔涌的城市血脉,生生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不怕吃苦、奋勇争先的“城市英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厚重的思想基础和强劲的精神动力。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王杰烈士陵园、小萝卜头纪念馆、运河支队纪念馆等场馆主题鲜明、影响广泛,涵盖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近年来,徐州坚持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好红色文化、保护好红色文物、宣讲好红色故事、建设好红色基地,使红色血脉在徐州不断流淌,让红色精神绽放出新时代光芒。

传承光荣传统、厚植为民情怀。历史无数次证明:只有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才会从人民中获得不竭的力量!

为了在奋斗中永葆为民初心,徐州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始终牢记宗旨意识,从红色资源中体悟人民力量,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为民情怀,倾情倾力把幸福徐州“大家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并坚持向历史寻规律,综合运用专题学习、专题培训、专题党课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历史中获得启迪,从“淮海战役革命精神”“王杰精神”等伟大精神中汲取营养。

怀初心前行,担使命在肩。

今天的徐州,深挖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富矿,进一步研究阐释“马庄经验”“下水道四班精神”等新时代徐州精神,激励全市上下持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正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振士气,在攻坚克难中一往无前……

砥砺奋进

每一次扬帆远航,都需要灯塔指引。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这是徐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徐州开展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考察,给徐州广大干部群众以亲切关怀、巨大鼓舞,为徐州的发展之路指明前行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实地考察了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贾汪区潘安湖采煤沉陷区、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徐州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近年来,徐州全市上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担当作为、践行使命,坚定不移匡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境界,以区域样板打造的过硬成果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一张张高质量答卷正在彭城大地徐徐展开。

徐工集团开展“九大落地行动”,奋力将“全球产业珠峰登顶、进军世界五百强”事业推向前进,正努力建设一个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国企改革样板。

马庄村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把文化与产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庄精神”和“马庄文化”,形成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淮海战役纪念馆开展改陈工程,紧紧围绕“人民的胜利”这一主题,再现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理念一变天地宽。近年来,徐州全市上下全面落实“三主”工作总要求,同心勠力、迎难而上,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生动实践全面展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徐州还在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引领下,迎来了产业发展理念转变最深刻、转型成效最好、提升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全市产业发展正实现从“小、散、低、制、弱”到“大、聚、高、智、强”的华丽嬗变。

放眼徐州,转型春风扑面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开始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水泥行业形成3条日产万吨熟料生产线、热电行业平均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以上,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砥砺奋进谱新篇,淮海大地展新颜。满怀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的坚定信念,彭城大地千万人民齐心协力、干劲十足!

沧桑巨变

放松心情,徜徉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商户规范经营;漫步于乡村田野,眼前则铺陈着一幅幅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的田园美景,令人悦目赏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徐州的城乡建设工作坚持城乡一体、互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城市综合功能大幅提升,乡村振兴迈出可喜步伐,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徐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

高速铁路网络加速形成,先后建成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连徐客专,高铁实现了由单一京沪通道向“木”字型网络转变;

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公路网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环五射两纵一联”总体格局;

干线航道网络建设稳步推进,高等级航道(四级及以上)里程268公里,京杭大运河航道全线达到二级标准。

还有航空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国际(地区)客货运服务实现突破……今天的徐州已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达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计划五年内投入3014亿元建设149个交通重大项目,进一步巩固徐州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

地铁1号线电客车驾驶员王晨旭,在2018年毕业后,赶上徐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招聘,入职后成为徐州轨道交通的首批驾驶员。

王晨旭说,“徐州地铁1号线运营以来,明显感觉到了城市西部正越来越有活力,杏山子站、路窝站……这些曾经冷冷清清的站点,如今正不断集聚人气,成为新的繁华点。轨道交通,不仅延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也改变了徐州人的出行方式。”

住房保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是徐州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通过租购补等多种保障方式,徐州累计保障和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20414户住房困难问题,发放租赁补贴1556万元。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5年的21.23%提高到2020年的29.27%,位次由全省第八提高到全省第三,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十三五”期间达到23%的指标任务。

朱冬梅,沛县安国镇汪堂村村民。两年前,朱冬梅住的老村庄道路坑洼,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新居住区建成后,每口人免费分30平方米新房,朱冬梅一家四口,分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居,三室两厅两卫。

“和城里住的没有区别,以前心里盼着的现在都实现了。”朱冬梅说,自从搬进新家后,她每天早上都要晨练半小时,看着一排排崭新的房子和村里越来越漂亮的环境,她内心由衷地高兴。

自2018年9月苏北地区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开展以来,徐州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05个、建成新型城镇社区58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累计完成73763户,提前完成省定7.2万户的目标任务。

辉煌新篇

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一位驾驶员远远看到有行人想过斑马线,便自觉减速在斑马线前停下,挥手示意让行人先通行;

熙熙攘攘的公交站,一位志愿者身穿黄马甲、手拿小红旗,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有序上下车,为文明出行保驾护航;

人流如织的景区内,一位市民把空矿泉水瓶扔进可回收垃圾桶内,并教育孩子垃圾分类要从小做起,共建干净整洁美好家园……

在徐州,这样实时的“文明镜头”总是不断出现,又不断把文明正能量传递给他人。

近年来,徐州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道路上勤练“内功”、补齐“短板”、提升“颜值”、丰富“内涵”,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市民素质同步增强,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为城市的华丽蝶变增添了文明的注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用绿色发展破解城市之痛,将生态包袱化为生态资源,城市产业实现了由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升级,城市形象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空气方面,徐州集中攻坚,重拳出击,全力以赴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水质方面,徐州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提升市区河道景观4条、片区水系贯通工程3个,黑臭水体治理进度和成效在江苏省领先;

植树造林方面,即便徐州森林覆盖率达27.15%,已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但前进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今年,徐州又安排林地修复项目8个,继续开展造林绿化和林相改造;

而为了呈现土净美,徐州近年来围绕“摸清底数、预防污染、严控风险、扩大修复”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固废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外,徐州还积极探索实践以党建为引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平安徐州”建设已成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品牌。同时,徐州还着眼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多部门协作,营商环境建设和民政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充分就业、优质教育、医疗保障、生态宜居……放眼徐州,幸福之光照耀着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处烟火人家。徐州的幸福,源于产业、生态、民生等多个方面提升,源于生活在城市中百姓的亲身感受。一年又一年,一幅幸福祥和的小康图景,在彭城大地已然绘就。经过不断接续努力,徐州在建设幸福“大家庭”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建党百年,雄浑跌宕,激流勇进。徐州,用高质量转型发展辉煌成就向党献礼、向人民献礼!

回望来时路,岁月峥嵘。展望新征程,山长水阔!

试看今天的徐州,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正不断凝乾坤之伟力,启万象之新章,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