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在近日召开的江苏省庆祝建党 100 周年系列“社会文明”主题发布会上,晒出了我省社会文明的成绩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先后创成29个全国文明城市,273个全国文明村镇,396个全国文明单位,37户全国文明家庭,35个全国文明校园,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 90.42,均位居全国前列,充分彰显了“强富美高”新江苏最靓丽的文明底色。
社会文明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显著标识,也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仍要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力学笃行铸“文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培根铸魂”这个总开关,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契机,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精神、红色精神滋养人心、传承文明。特别是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养时代新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爱党爱国之情深深扎根心田,让现代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榜样引领育“文明人”。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近年来,全省先后涌现5 位全国“时代楷模”,72 人(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8 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350 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赵亚夫,到“用一生守一岛”的王继才,都是我们身边最生动、最直接的先锋榜样,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教材。要充分发挥多层次、广覆盖的典型示范群体引领作用,让榜样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温暖社会,让榜样的崇高精神浸润人心、绽放光芒,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以民为本掀“文明潮”。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将增进民生福祉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来,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幸福”,大家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践行群众路线,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快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参与者、受益者,以文明新风不断传递正能量,在全社会持续掀起讲文明、树新风、扬正气、促和谐的热潮。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递文明“接力棒”,放大文明“磁效应”,让文明之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姜旭)